中歐專家:歐盟應如期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義務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雨):12月11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滿15週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于2016年12月11目終止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歐盟能否如期履行這項義務引發各方關注。近來歐盟委員會發佈新立法提案,使用“市場扭曲”原則替代“市場經濟”標準,變相延續其替代國標準。在29日舉行的“推動自貿合作,提升中歐經貿關係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紛紛指出,歐盟如期履行世貿議定書第15條將推動中歐貿易發展。
談及歐中貿易對歐盟的價值,歐洲對外貿易協會總幹事艾偉德這樣笑著説:“如果我們禁止中國進口的話,歐洲就無法用中國的産品來慶祝聖誕節了,聖誕樹可能會半空,孩子們看到就會不高興了。”
的確如艾偉德所説,中歐間的貿易“成色”變得越來越足。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6年,在全球貿易增幅預計僅為1.7%的背景下,中歐雙邊貿易總值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好于同期中國外貿總體表現。投資方面,歐盟28國在華實際投資額同比大增41.5%。
所謂“替代國”做法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世貿組織成員可使用第三國即“替代國”價格或成本計算傾銷幅度。有數據顯示,在採用“替代國”做法的反傾銷案件中,中國企業的平均反傾銷稅率比正常企業高20%以上。近來歐盟委員會發佈新立法提案,使用“市場扭曲”原則替代“市場經濟”標準,變相延續其替代國標準。在“推動自貿合作,提升中歐經貿關係研討會”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指出,中國工商界對此感到遺憾:“今年以來,歐盟對中國鋼鐵、化工等産品發起數起反傾銷調查,並採取相關貿易救濟措施,使中國相關産業企業對歐出口遇到阻礙。11月9日,歐委會在向歐洲議會及理事會提交的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中,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並沒有從根本上取消‘替代國’做法。中國工商界對此感到遺憾。”
歐洲對外貿易協會總幹事艾偉德也承認,歐委會的做法將會扭曲數據,會負面影響歐洲的進口商和出口商:“‘替代國’的做法會扭曲數據,會負面影響歐洲的進口商和中國的出口商。”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與歐亞研究所副主任姚玲表示,歐盟應當如期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義務:“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因為15條的問題,中國成為全球反傾銷主要的受害者。隨著中國入世15條的即將到期,其他世界貿易成員都應該履行自身的義務,如期終止已經實施15年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且不應再借助其他措施或者其他理由對中國産品設置新的歧視條款。”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推進雙邊貿易的一大舉措,中歐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醞釀,並舉行了十二輪談判,雙方繼續圍繞文本展開談判。除了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原則性問題,在中國紡織品出口商會絲綢部主任于華波看來,標準制定和貨物貿易中的服務合作應該成為談判中的重要內容:“我認為現在中歐之間貿易最主要的問題是標準問題,標準不統一。另外中國企業對歐盟商品的標準不了解,使得雙方貿易容易産生更多的糾紛,將來如果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應該把標準這一塊作為最重要的方面。就貨物貿易而言,單純擴大貨物貿易數量的空間有限,下一步雙方可以擴大貨物貿易中的服務合作,比如説共同設計研發、共同生發銷售,甚至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等,使雙方合作的鏈條進一步延伸。”
據有關中歐投資協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中歐自由貿易協定順利達成,2030年中歐雙邊貿易規模將在2011年5672億美元的基礎上翻番,超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所帶來的貿易增長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