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式外交”進入“中東時間”
原標題:“習式外交”進入“中東時間”
1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沙特、埃及和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習式外交”由此進入“中東時間”。
此訪時機特殊而又重要,有三大背景:
地區層面:中東地區大亂局帶來大分化、大調整。沙特與伊朗矛盾激化給本不平靜的地區環境注入新的複雜因素。沙特、埃及、伊朗都是地區大國,懷著大國雄心,對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
雙邊層面:經濟上,中東是中國最大的海外能源供應地,也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安全上,中國打擊“三股勢力”離不開與中東國家合作。今年適逢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係60週年,中國與三國關係也將進入換擋升級的新階段。
全球層面:各大國對中東事務無法置身事外。你可以不去找麻煩,但麻煩會找上你,麻煩也許是發揮作用的機遇。中東是中國“大周邊”重要組成部分和地緣戰略重要依託,上述3個對華友好國家構成中國地區戰略的重要支點,對於中國整體外交佈局有著獨特意義。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必然在中東事務中擁有一席之地。
在此背景下,“習式外交”從全球、地區、雙邊的視野,審視和處理對中東地區尤其是往訪三國的關係,意義自然重大而深遠。
第一,戰略、姿態:此訪是進一步完善和夯實中國外交佈局的重要一環。習近平過去3年19次出訪,足跡遍佈五大洲,但從重要區域板塊構成看,西亞北非迄今是習近平外交行程未涉足之地。這個空白點成為“習式外交”新的發力點。中國將展現出積極有為的進取姿態,一方面繼續避免陷入中東衝突對抗的漩渦,另一方面更積極地提出自己的方案,更多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二,目標、原則:此訪突出“中國特色”。中國在中東不尋求排他性利益,不與其他大國爭奪霸權,而是用客觀公正的態度、正確的義利觀,引導各方化解彼此分歧,構建中東和平與穩定。在國家關係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對話、合作。對於雙邊關係,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通過“戰略對接”,實現共同發展。
第三,領域、重點:此訪將再次體現“中國大手筆”。日前,《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發佈,制定了五大領域的合作“路線圖”。習近平此行的重頭戲,將是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新能源三大高新技術領域為突破口,深化“1+2+3”合作格局,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
三國—中東—全球,相互牽動,連著中國。“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面對錯綜複雜的中東局面,中國領導人審時度勢,毅然如期開啟中東之行,顯示出中方完全有信心處理好與各方關係,有決心打造中阿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自信和擔當。
進入“中東時間”的“習式外交”,內涵豐富,值得期待。
(賈秀東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