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東之行大家談】讓“一帶一路”成為繁榮之路

2016-01-19 20:02:22|來源:法制網|編輯:杜軍帥

圖片默認標題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鐘 心

  1月19日至23日,習近平主席將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新一年的外交開局之行就聚焦中東,突顯出中國對進一步深化與中東國家關係、加強雙邊發展的願望。

  習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訪,主要是通過務實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別是落實“一帶一路”有關合作來加強中國與中東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讓“一帶一路”成為中國與中東國家續寫合作共贏的繁榮之路。

  從歷史上看,“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把遠隔萬里的中國與中東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古代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典範。到了現代,在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牽引下,中國與中東國家互相支持、相互協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敬相愛,成為了值得信耐的夥伴、朋友。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向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致賀信中強調的那樣:“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也是在實現共同發展道路上攜手同行的好夥伴。”“中國願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一道,為促進共同發展、增加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如今,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帶一路”構想逐漸走進現實的條件下,怎麼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擴展中國的“朋友圈”,凝聚更大的發展共識,成為中國釋放發展紅利、追求發展提質增效的路徑。中東地區由於地區衝突陷入長年累月的戰火之中,經濟社會發展秩序亟需重振,而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和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恰好為這一地區國家走上經濟重振之路提供了新思路、帶來了新良機。因此,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其一,加強在優勢領域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合作。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而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的主産區之一,石油出口是中東地區的經濟支柱。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工業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較大,與中東國家在這一領域可以進一步加深合作,互利互惠,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其二,加強“一帶一路”的落地,共享發展成果。中國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在中東國家眼中,中國的持續發展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鑒。因此,處於“三洲五海”位置的中東,在“一帶一路”交匯之處,其更上層樓的發展勢必要與中國相協調。只有這樣,發展才會結出更大碩果。

  其三,加強在文化領域的互鑒,提升合作的檔次。文化,是經濟向前的“靈魂”,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融入了文化的發展。“絲綢之路”讓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文化相互交流與借鑒,也為提高合作互信打下了堅實基礎。因為“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倡導對話和平”。

  習近平主席“中東行”,實現了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的攜手共進,必將開創中國與這一地區國家關係的新局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