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恐艾症"男性佔九成 嚴重患者可能自殺

2016-12-01 09:38:57|來源:成都商報|編輯:李邵鵬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心理諮詢師張珂

  什麼是“恐艾症”

  “恐艾”,即艾滋病恐懼症,又稱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症,是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表現為焦慮、抑鬱、強迫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每年都有50到100位重度“恐友”選擇自殺,目前在成都,有超過5萬的恐艾患者,每150個人裏就有1人具有恐艾傾向。

  會診“恐艾症”

  成立於2010年初的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是一個倡導消除艾滋病歧視宣傳、性病艾滋病恐懼症預防干預和艾滋病患者心理援助為主的社會組織。而他們最近又進行了第三次搬遷,中心心理諮詢師張珂告訴記者,“搬遷是不得已。”張珂從事恐艾干預多年,他清楚地了解這些“恐友”:“儘管醫生告訴他沒有患病,他還會一次又一次找到疾控中心做檢查。”而面對個別重度恐艾患者屢次的“上門諮詢”,其他諮詢師們已經無法進行日常工作,只能選擇搬遷。

  患者症狀// 恐艾人群的基本症狀是強迫、焦慮和抑鬱

  “恐艾”,即艾滋病恐懼症,又稱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症,是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表現為焦慮、抑鬱、強迫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張珂接觸到的部分患者瘋狂的表現令他不寒而慄,“前不久,有一位山東的患者聯繫到我給她開導,我們聊了很久。快要挂電話時,她跟我坦白稱自己其實買了麻繩在身邊,心想如果交流之後心裏還是不舒暢,就選擇自殺。”令張珂心有餘悸的是,每年都有50到100位重度“恐友”選擇自殺,目前在成都,有超過5萬名恐艾患者,每150個人裏就有1人具有恐艾傾向,而這都是保守估計的數目。

  “舉例來説,危險性行為6周之後便可進行艾滋病檢測,如果當時檢測結果顯示沒有問題之後,當事人還是懷疑,選擇再次檢測。這樣的人群恐怕就是俗稱的‘恐友’,他們一般稱‘恐了1月’、‘恐了3月’、‘恐了1年’……恐艾人群的基本症狀是強迫、焦慮和抑鬱,歸根結底,疑病是這些症狀的總括。”在張珂所見到的患者中,精神壓抑、沉默寡言、恐懼焦慮、不能自我解脫的屬於重度患者,他們每每談及所患症狀則痛不欲生,感覺死亡就在眼前,世界到了盡頭。還有患者産生了嚴重的負罪心理,並動員家屬做有關性病檢查。

  患症原因// 一種由懷疑情緒引發的心理疾病

  張珂介紹,恐艾人群中,有的可能有過近距離接觸HIV的機會,如嫖娼、吸毒注射等;有的人則是無端擔心公共場所用的電話、炊食具、住宿旅店的毛巾、被褥會導致HIV的傳播;也有一些人由於在網絡如論壇、QQ群、微信群中,每天反復討論著一些並沒有必要討論的問題,諸如艾滋病初期症狀,艾滋病窗口期,甚至未知病毒的問題,這些懷疑情緒最終將“恐懼傳染和症狀放大”,張珂很擔心:“12月1日就是國際防艾日,互聯網上勢必有更多艾滋病相關的信息出現,對於一些有恐艾傾向的人來説,很可能會誘導他們變成恐艾患者。”

  患者結構// 男性佔九成,20歲左右大學生佔接近一半

  “在成都,從男女性別來看,男性恐友佔了9成,原因主要是因為發生了婚前婚後的高危性行為才懷疑患病;女性居少,主要是因為美容如整容時,懷疑醫療器材不衛生才産生了懷疑情緒。從年齡層次來看,20歲左右大學生佔了40%~50%,學生在這方面還比較無知;40~50歲更年期人士緊隨其後,該階段男女對性需求不夠滿意是主因;然後就是老婆懷孕期間丈夫的出軌行為,懷疑與自責共同導致了恐艾情緒。從人群分佈上看,高校學生是重災區,然後是從商的工作人士。”對於張珂來説,心理上的疾病,治療起來並不比身體上的治療來得簡單,“兩、三個月之內人比較好治療,而時間再長一點就有點頭疼。”

  藥方

  “要想脫恐,遠離網絡是必然”

  “要想脫恐,遠離網絡是必然。”張珂告訴記者,“我接觸到的病人,很少有獲得正確知識點就再也不關心艾滋病信息的。所以與其在網上找出多個答案去分析判斷,還不如老老實實地跟著一個您信任的專業人士走。在網絡上和同樣經歷的恐友去探討,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張珂會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著重強調一點:“沒有網絡就沒有恐艾症。擺脫了網絡,我們才能對症下藥,進行下一步的方案制定。”

  “通過網絡的步步誘導,非恐艾人群慢慢變得疑神疑鬼,情緒變得失控。在我們通過網絡去汲取我們需要獲得的知識時,同時我們也會因為一些刻意的言論而中毒,特別是有辯證的醫學方向。”何為“辯證的醫學方向”?張珂給記者舉了個例子:“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在醫學上會出現多種版本。艾滋病傳播途徑也會出現多種不一樣的版本。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非常想利用網絡工具,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脫恐,事實上我們所能調查的全部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幾乎都是因網絡流言而加重艾滋病恐懼症,甚至是其他心理疾病。”

  相關新聞

  志願者雷剛:

  讓“脫軌”生命重返軌道的引導人

  雷剛是愛白成都中心的聯合發起人之一。中心成立於2006年,如今已有註冊志願者300余人,幫扶的艾滋病感染者超過3萬。雷剛和其他志願者們一直致力於幫助HIV患者群體解決就醫困難、消除歧視等問題。引導這些“脫軌”的生命,重返“正常生活軌道”。

  據雷剛回憶,2013年某天,雷剛的QQ上收到了一條來自於名叫白平(化名)的41歲男子的留言,他稱自己腋下長出了腫瘤並感染了HIV病毒,輾轉了多家醫院,卻始終沒有一家醫院能為其提供腫瘤治療。很快,在愛白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四川省人民醫院江華醫生對白平進行了會診,並將其轉到了省醫院。

  然而,由於發現和治療時間太晚, 2014年的冬天,白平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離開,讓雷剛更加意識到,艾滋病知識普及的重要性。雷剛和愛白中心的志願者們,通過每週舉辦的防艾抗艾沙龍、與高校聯動的艾滋病防治知識講座、建立網站等各種方式,目前已經覆蓋艾滋病感染者群體超過3萬,遍及全國各地。

  目前,雷剛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手機軟體“A健康”的推廣上。軟體有一個“小組”功能,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分為不同小組,小組成員可得到來自病友和志願者的針對性幫扶。“未來的路,仍然任重道遠,但我會繼續。”雷剛説。

  小貼士

  1、危險的絕症?艾滋病已逐漸變成可控的慢性病

  感染了艾滋病,就意味著很快就會痛苦地離世?實際上,近年來,艾滋病的治療取得了許多突破,在正規的、不濫用藥物的抗病毒藥物聯合干預下,艾滋病已經逐漸變成一種可管理的慢性疾病,這一點和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終身慢性疾病類似。“良好的藥物控制下,感染者的生存期可以達到40年以上。”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暨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魏國介紹説。

  “接診患者,我們首先要用2、3周時間控制感染症狀,然後儘快地採用高效的抗HIV病毒治療,免疫功能重建,需要1-3年。”傳染科主治醫師尹科説。

  2、日常接觸艾滋病人需要戴口罩保護自己?其實是在保護艾滋病人

  “我們醫護人員進病房都要求帶上口罩,不是怕患者傳染我們,而是要保護他們不被病毒傳染。”尹科説,正是因為免疫系統崩潰,艾滋病患者受到的感染威脅更大。“例如隱球菌會導致劇烈頭痛、嘔吐、肺部感染甚至敗血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概率很低,但對於艾滋病患者卻是致命的。”

  3、蚊蟲叮咬不會傳染艾滋病?艾滋病毒在蚊子體內不能存活

  “我們工友都住一個工棚,要是蚊子咬了有艾滋病的人,再咬我們會不會傳染?”30日,在“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中,有農民工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實際上,也是許多患者家屬最擔心的問題。

  “艾滋病毒在蚊子體內是不能存活的。”尹科説,艾滋病病毒的傳染途徑只有血液、母嬰和性行為傳播三種方式。

  成都商報記者 沈杏怡 于遵素

  實習記者 戴佳佳

  攝影記者 王紅強

  原標題:不堪恐艾者“諮詢” 恐艾干預中心三次搬家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