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人權紀實】探訪客家“首府”長汀(視頻)

2016-12-02 10:31:5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殷欣):1939年春,行政院技術顧問,42歲的新西蘭人路易·艾黎從江西贛州來到閩西一帶展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的籌辦活動,他想要在日軍全面侵華的危機時刻“在中國城鎮和農村,建立一條抗戰時期的經濟陣線,使受戰爭禍害影響從淪陷區轉移來後方的農民和工人,發揚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並將抗戰進行到底。”

  在幾個月的時間裏,艾黎奔波在閩西翠綠色的山水間,採購設備、培訓人員、組織生産,很快就在當地建起了數個工合社,這裡生産的斗笠成了前方抗日將士的必備物品。與此同時,汀江水畔群山環繞遍佈客家祠堂的一座古城讓這位後半生都留在中國的國際友人難以忘懷,他覺得這裡和湖南鳳凰一樣,是“中國兩個最美麗的小城”。

  木板房、石板路、商鋪鱗次櫛比的店頭街上,居民們的日子依然如同當年路易·艾黎來時那般平靜安逸。在商鋪或是住家裏,阿婆們聚在一起敘舊,上了年紀的剃頭師傅熟練地給老主顧準備好熱毛巾,飯館裏的服務員卸下店門的木板,滿屋的飯香立刻飄到了街上。這裡就是讓艾黎魂牽夢繞的那座小城——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

  長汀古稱汀州。從西元三世紀末四世紀初開始,中國北方戰禍不斷,中原地區的漢人為逃避戰亂,數次大規模南遷。他們渡過淮河、長江,跨越崇山峻嶺,來到遠離戰火,人煙稀少,相對安定,位於閩粵贛交界地帶的汀州。遷徙至此的這些北方移民,自知北歸無望,在當地認同了自己“客家”身份,世代繁衍生息,在汀州形成了歷史上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時至今日長汀被遍佈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看作“客家首府”。

  客家人在顛沛流離中磨練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世代相傳著古時中原漢族傳統民風民俗,特別重視宗族觀念。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幾乎都建有他們祭奠祖先的祠堂。歷史上,長汀城內曾經有上百座宗祠、家廟,今天仍然完整保存著38座之多。對於一個客家人來説,只要找到了自己姓氏的家廟,就找到了自己的“根”。

  西元1232年,長汀縣令宋慈組織汀江兩岸百姓開闢汀江航道,從此開啟了汀州城一段繁榮往昔,也讓更多的客家人得以散播到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乃至海外。今天,客家人的“母親河”——汀江水一如千年前一樣在古城墻下緩緩流過,河水養育了客家人,而客家人則用雙手開創自己的未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