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羅某笑事件”過後 如何學習國外慈善監管經驗

2016-12-02 10:18:27|來源:中國網|編輯:賈雪靜

  中國網新聞12月2日訊(記者李智 戚易斌 實習記者李嵐欣)11月底,一篇題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忽然在微信朋友圈裏刷屏。“羅某笑事件”本身是一場慈善與行銷的“拉扯戰”,也因此引發了後續的大規模討論。

  “羅某笑事件”刷屏 行銷還是慈善?

  深圳媒體人羅爾的幼女羅某笑罹患白血病。羅爾通過撰寫微信公號文章的方式,籌集醫療費用。羅爾提到他曾與朋友討論,“我們商量的結果是,由俠風整合我為笑笑寫的系列文章,在小銅人裏推送,讀者每轉發一次,小銅人給笑笑一塊錢,文章同時開設讚賞功能,讚賞金全部歸笑笑。”

  不久後事件出現“反轉”。與作者羅爾同在深圳女報雜誌社的知情人爆料儘管羅一笑小朋友確實罹患白血病,但羅爾家底深厚,此事屬於行銷性質,背後主推手是小銅人公司。

  隨著網上出現更多爆料,甚至涉及羅爾個人隱私與人品問題,“帶血行銷”成為了“羅某笑事件”最難堪的定義。

  “羅某笑事件”究竟是行銷還是慈善?由於事件本身影響過大,深圳市民政部門已經介入。經深圳市民政局、羅爾、騰訊等多方面溝通,微信官方將羅爾及P2P公號260余萬讚賞原路退還網友。

  各國如何監管慈善機構 推行慈善事業

  由於醫療資源有限等問題,慈善已經成為各國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救濟機制,各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與監督機制,也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

  美國

  美國政府對慈善機構善款使用的監督主要有法律和行政兩種手段。美國有稅務法和《模範非營利組織法案》約束慈善機構的行為。通過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在規範慈善機構建立、運營的同時,以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除政府監管以外,各慈善機構還要接受其他非政府組織的評估。比如,美國慈善信息局制定了衡量基金會好壞的9條標準,每年4次公佈對全國幾百家慈善基金會的測評結果,公眾往往以此為依據,決定給哪家基金會捐款。

  近年來,在線籌款越來越受到美國慈善組織的青睞,然而在線籌款平臺的興起也給監管部門帶來了難題。對此,美國的州慈善組織官員全國委員會于2014年發佈了關於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籌款的建議,旨在幫助慈善組織和籌款平臺了解各自的權利和責任,幫助捐款人做出明智的捐款決定。

  加拿大

  加拿大聯邦政府十分支持紅十字會的工作,有一個名為“MATCH”的慈善活動,即“一對一比例捐贈”。重大災情發生時,加拿大紅十字會每收到一分錢善款捐贈,加拿大政府就會同樣捐出一分錢。

  加拿大的慈善法規都在《個人收入所得稅法》裏規定。加拿大法律規定:慈善組織必須從事單一的慈善活動,不得摻雜其他活動;慈善必須為了公共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如果為自己遴選的群體捐贈,或打著慈善的幌子從事商貿活動等,均屬非法。

  2005年,《多倫多星報》揭露了少數慈善機構打著為癌症、艾滋病患者等群體捐款的旗號,侵吞、挪用和騙取公眾捐款。此事引起加聯邦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出臺了一套規範慈善機構募捐的政策,包括禁止聘用專業公司募捐並從捐款中提取佣金等。

  德國

  德國人熱衷於慈善事業,原因之一是德國政府的稅收政策:參與公共慈善事業的企業和個人可以減免部分賦稅;成立基金會可以免收遺産稅,避免資産分割。

  為規範慈善機構的運作,德國設有社會福利問題中央研究所和天主教聯盟兩家獨立機構,負責監督善款使用情況。這兩家機構向通過其審查的社會福利組織和慈善組織頒發“捐助徽章”,由此認證這些組織具備募捐資質。

  由於擁有完善的“公信力評比”系統,這兩家機構的權威性得到了公眾的認可。而獲得兩家機構“捐助徽章”的組織比未獲認證的組織更受公眾信賴,更容易得到捐款。

  2016年11月24日,上海市民政局、市社會團體管理局舉行儀式,為首批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上海市老年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上海仁德基金會等五家單位頒發“慈善組織登記證書”和“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東方IC)

  公益捐贈與正規慈善機構

  今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法律規定個人不可以公開募捐,但並未禁止個人求助。在此次的“羅某笑事件”中,當事人羅爾沒有通過基金會籌款,其他慈善機構也沒有參與,其行為也就不在《慈善法》的直接規制範圍內。但第三方行銷公司卻介入了此次事件,性質該如何認定,相關法律還有待進一步細化。

  實際上,正規的捐款應該由第三方機構來組織發起,開展公開募捐也要事先制定募捐方案,表明接受捐贈的起止時間和金額,捐款期間還要受到監督。

  從“羅某笑事件”可以看出,部分民眾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網絡求助,而不是通過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而網友們寧願打錢給背景不明確的公眾號,折射出目前我國的慈善事業和氛圍仍不成熟,一些慈善組織在公信力和便利便捷性上先天不足,造成了慈善機構在發揮應許效用上大打折扣。

  “羅某笑事件”從一個側面印證:公益捐贈還是要通過專業的公益組織來操作,從而實現善款的規範使用,讓更多的受助者受益。慈善業應當推進個體求助募款向專業組織募捐、管理的公益規範化發展,建設更便利、更具公信力的公開募捐渠道和組織,讓公眾能放心地將善款交給專業公益機構,並積極參與善款監督,構建一個良性運行的公益生態。

  (原標題:“羅某笑事件”過後 如何學習國外慈善監管經驗)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