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聶樹斌案: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2016-12-02 16:54:5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在官微上發佈了第二巡迴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再審案的結果,在聶樹斌被執行死刑的21年後,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

  有人説,遲來的正義有什麼意義?

  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

  聶樹斌案是一起歷時22年且重大疑難複雜的案件,從另案被告人王書金2005年自認真兇後,社會各界開始關注聶樹斌案後續會如何處理。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一系列冤假錯案得以糾正,凸顯了我黨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而聶樹斌案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重審的。

  面對公眾的質疑,最高人民法院接受了山東高院的意見,決定提審聶樹斌案,足見對聶樹斌案的重視。而敢於直面歷史遺留疑難複雜案件,體現了最高人民法院勇於糾錯的司法擔當。

  糾錯,意味著對一審、二審的全面審核,這個過程必須慎之又慎,這也意味著時間的消耗。

  正如一些人所説,這一聲“無罪”遲了21年,當初那條鮮活的生命如今只是一張照片,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足夠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長大成人。

  是的,這聲“無罪”遲到了,可它沒有缺席。

  對聶樹斌家人而言,無罪意味著清白。

  對關心聶樹斌案,一直奔走的人而言,無罪意味著正義的實現。

  對司法機關而言,無罪意味著證據裁判、疑罪從無是不可侵犯的原則。

  對中國法治而言,無罪意味著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即使付出高昂的代價也必須踐行到底。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對聶樹斌案在接受採訪時説,聶樹斌案不僅社會意義重大,其判決在司法理念、裁判規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聶樹斌案是典型的疑案,對該案宣告無罪,體現了對疑罪從無原則的貫徹。而本案的提審,是對歷史疑案理應堅持實事求是態度的具體體現。同時,聶樹斌案最終宣判無罪,也進一步明確了證據缺失的裁判規則,對促進辦案機關規範辦案行為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聶樹斌案無疑是中國法治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目前看來,聶樹斌案後續的國家賠償、司法救助、追責等工作將依法啟動。

  我們拭目以待。(柯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