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市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構建綠色生態廊道

2016-12-02 17:53:14|來源:華龍網|編輯:韓基韜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步伐明顯加快。

  

  “我們栽種的是紅橘,不僅能改善我們這裡的生態環境,今後還能多一份收入。”11月20日,在長江北岸的重慶市萬州區小周鎮,不少村民在忙著栽種樹苗,他們已為此忙了一月有餘。

  雖然天氣已漸趨寒冷,但這樣的景象,在重慶市各地仍然隨處可見。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今年以來,重慶市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步伐明顯加快。如今,在長江兩岸,一條綠色生態廊道已悄然成型。

  “三步走”,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綠化長江,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中央交給重慶和長江上游相關省市的重要任務之一。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要“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重慶市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指明瞭方向。

  1月11日,市委書記孫政才在重慶市幹部大會上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明確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守住耕地、林地、森林三條紅線,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在隨後調研重慶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時,孫政才再次強調:“全市上下要更加自覺地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構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大歷史責任。”

  “圍繞這一目標,重慶市確立了‘三步走’的建設思路。”市林業局局長吳亞介紹,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一個綜合性目標,也是一個長久而持續的過程。因此,按照重慶市實際情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構建起長江兩岸的綠色生態廊道,這是最核心的重點區域;第二步是構建起22個庫區區縣的生態屏障;第三步則是進一步擴大範圍,構建起涵蓋重慶市的生態屏障。

  自此,重慶市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定位,針對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任務和路徑,明確各地的林業發展定位,使各地統一了認識,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地位更加突出,各項工作推進更加有力,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構建和完善夯實了基礎。

  抓保護,堅守林地、森林、濕地、物種保護紅線

  改善長江生態環境,構建綠色生態廊道,“共抓大保護”至關重要,這也成為重慶市在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

  湛藍天空映入湖底,青山綠樹、亭臺樓閣與湖水相映成趣,水鳥盡情飛翔、嬉耍——在開州區,位於城市邊緣的漢豐湖得益於較好的保護,已成為當地最美生態的代名詞,讓不少遊客流連忘返。

  “不管是森林還是濕地,都是我們保護的重中之重。”吳亞説,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堅持“五個決不能”的底線要求,劃定林地、森林、濕地、物種保護等生態保護紅線,並制定出林業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理辦法、區劃技術規範和管制措施,將其“落圖”,最終實現了“一張圖”管理,有效杜絕了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産生。

  如今,重慶市已構建起以21個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5個市級以上濕地公園、88個市級以上森林公園、72個國有林場為骨架的生態保護體系,9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進一步加強天然林保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險等工作。到今年,重慶市已擁有航空護林直升機4架,無人機系統兩套,全面構建起涵蓋衛星、直升機、無人機、視頻監控系統、地面人員巡護的立體防火體系,森林火災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森林火災受害率始終控制在0.1‰以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森林保險面積達4500萬畝,重慶市4500多萬畝天然林全面落實了管護責任。這些措施的綜合施治,對保護好重慶市現有的生態資源、提高生態環境品質發揮了巨大作用。

  重修復,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增加26個百分點

  如果説保護是維持現有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那麼,修復就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必要舉措。重慶市在明確“三步走”的建設思路後,首先啟動了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長江兩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

  雲陽縣盤龍街道活龍村位於長江岸邊,過去,由於大量的“開荒種田”,不少地方的土地裸露在外。隨著退耕還林工程、三峽庫區植被恢復項目的實施,如今,這些裸露的土地被成片的果樹覆蓋,綠意盎然。

  “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我們基本完成了長江兩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市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處處長向國偉説,依託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植被恢復、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重慶市加快了長江兩岸的生態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使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目前,在長江兩岸(即長江及支流第一層山脊範圍內),重慶市已完成營造林334萬畝,基本形成濱江景觀林帶、中山産業林帶、高山防護林帶的“三帶”景觀,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提升26.8個百分點,達到49%。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繼續加快了長江生態環境的修復步伐:今年,重慶市抓住春季造林、秋季造林的每一個有利時機,全力推進“擴展至庫區和全市”的生態屏障建設,全年共完成營造林52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28萬畝,封山育林93萬畝,退化林修復86萬畝,森林撫育219萬畝,不少地方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品質得到大幅改善。

  “生態保護與修復‘永遠在路上’,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吳亞説,下一步,重慶市將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上,繼續“加擔子、搶機遇、紮實幹”,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