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記者臥底自殺群:不少人"約死" 還分享自殺攻略

2016-12-05 15:56:51|來源:成都商報|編輯:李邵鵬

  成都商報12月5日報道,20歲的湖南大學生小偉通過QQ群和網友相約去峨眉山跳崖,小偉父親李朝暉假扮女網友臥底該QQ群,成功救下另一名輕生者,但第二天,李朝暉就收到警方消息:小偉已另約他人在長沙雙雙跳樓身亡。

  這起悲劇,揭開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群體:相約自殺群。他們以自殺為主題建立QQ群、討論死亡、相約共同赴死。有些還在討論階段,有些則如小偉和那個19歲青年一樣,已經把潛在的隱憂變成了事實的悲劇。

  連日來,記者臥底了多個“相約自殺群”,群內成員之間約定自殺的對話,令人觸目驚心,甚至有網友還為輕生者出謀劃策,提供自殺攻略。

  多位心理專家表示,現實中有抑鬱或自殺傾向的人,通過這種QQ群聚集,不僅沒有抱團取到暖,反而將負能量進一步擴大,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並及時關閉這些QQ群,切斷負能量傳遞通道。

  記者臥底

  輕鬆加入自殺群

  每天隨時有人約死

  湖南人李朝暉臥底自殺QQ群救子的故事讓人唏噓。

  多日來,成都商報記者通過QQ添加群進行查找,搜索一些相約自殺的QQ群,結果令人震驚,自殺QQ群數量不少,而且相當活躍。

  最初,記者通過“自殺”“輕生”等字眼查找,但系統顯示這類群已被屏蔽,未能找到相關結果。但只要換成一些比較隱晦的字眼,如“相約生死”“求死”“抑鬱”“解脫”等進行查找,結果發現其中不少QQ群為相約自殺群。

  其中,輸入“相約生死”關鍵詞可以搜到近100個QQ群,根據群介紹來看,至少有10多個為相約自殺群;輸入“抑鬱”關鍵詞,可以搜到約200多個QQ群,大部分群介紹為抑鬱症患者交流群,但加進部分QQ群發現其中不少網友在“約死”。

  隨後成都商報記者隨機申請加入幾個QQ群,全都很輕易地通過了驗證。在記者加入的“相約生死解脫”“一心求死”“只為求死”“抑鬱社恐交友聊天互助”“抑鬱社恐焦慮強迫失眠”等QQ群內,記者注意到,人少的QQ群有一兩百人,人多的QQ群多達近兩千人。

  其中,部分QQ群公告中直接寫著“本群為真約自殺群,不要人多,大家還可以互相幫忙拉人進。”“要約死的,帶上地址聯繫我。”還有一個QQ群公告中稱,“最近另外一個群走了很多人,為了怕封群,本群為備用群。”

  在這些QQ群中,有很多人用“生無可戀”“灰色世界”“來生不再”等感情色彩灰暗的詞彙作為QQ昵稱,更有不少群友昵稱改為更為直接的“地名+約死”。

  成都商報記者剛加進群中,就有人私聊詢問“約死?”“什麼時候走?”“要走嗎?一起做個伴!”還有人直接將記者又拉進了另外的自殺群。

  除了數量之大,不少QQ群也都非常活躍,每天隨時有人發言,網友聊天內容極為觸目驚心,跳樓、吃安眠藥、燒炭、割腕……這些字眼隨時映入眼簾。其中,大家還時常探討哪種自殺方式痛苦相對小一些,更有人直接上傳一些自殺攻略。

  從聊天內容來看,記者隨機加入的這些QQ群裏都瀰漫著負能量。從註冊資料來看,這些網友來自全國各地,以20多歲的年輕人居多。

  在部分自殺QQ群裏,當有人聲稱要輕生時,有些網友會進行勸解,但也有人會幫著出謀劃策。在其中一個群裏,剛有位網友詢問該如何結束生命時,另一位網友立即建議説,“燒炭比較理想。”這位提建議的網友還特別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住這個冬天。”

  不過,這些自殺群裏也魚龍混雜,有不少人純粹是看熱鬧的,也有些不懷好意的人趁機騙取準備輕生者的錢財,甚至有其他一些不良企圖。

  父親憤怒

  “沒有這些QQ群,小偉肯定不會死”

  在一個名為“相約生死”的QQ群裏,網友“生無可戀”給記者發來私聊信息,問“一起上路嗎?”隨後,記者以一個意欲輕生者的身份和他聊了起來。

  網友“生無可戀”自稱姓林,今年23歲,來自福建漳州。談到輕生的原因,小林説,他身體不好,有胃炎和鼻炎,長期生病,幾年前開始患上了抑鬱症,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之前他也曾吃過安眠藥、割腕,但是都沒成功,全部被人發現救了下來。

  小林説,他實在熬不住了,已經下定決心去死,但是現在一個人自殺已經沒有勇氣了,由於害怕再失敗,所以想人多點組團上路才不會孤單。他向記者明確表示,只要約到兩三個人,就會馬上行動。

  不過,在小林看來,QQ群裏約死的有不少人都沒有下定決心,只是説著玩的。但是,群裏也有不少人的QQ頭像再也不會亮起,“他們已經走了。”

  隨後,記者對小林進行了勸説。感覺記者並沒有下定決心輕生,小林未再與記者多聊,留下一句“不想浪費時間”後,直接把記者拉進了QQ黑名單。

  小林並非個例。計劃到峨眉山跳崖輕生、後被民警救下的福建青年阿水坦言,曾經他也試圖多結交一些樂觀陽光的朋友,但是都不能愉快地相處,自己內心的痛苦他們理解不了,只有在這些群裏,大家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但一個人去自殺確實沒有勇氣,需要伴。”

  11月25日,李朝暉將兒子小偉的遺體在長沙火化,帶回了老家冷水江,希望他早點入土為安。

  李朝暉説,雖然小偉有抑鬱症,但是至少最近兩個月,他們父子倆溝通很好。後來,小偉加入了幾個“抑鬱”主題的QQ群。李朝暉説,小偉曾向他擺談過加群的事,還説自己在群裏勸説過9個人“不要自殺”,但其中有2個人還是走了。聽到群裏有人相約自殺,李朝暉曾要求小偉退出這些群,但小偉沒有同意。

  “沒有這些QQ群,小偉肯定不會死。”李朝暉反復念叨,“如果只是一個人,他哪來那麼大的自殺勇氣啊?這些群,太可怕了!”

  在小偉跳樓自殺的32樓樓頂,李朝暉看到,有很多雜亂無章的腳印。李朝暉據此推測,在兩天兩夜的時間裏,想必他內心也在掙扎,如果沒有同伴一起,他一個人肯定不敢跳。

  料理小偉的後事之前,李朝暉已經退出了潛伏的所有自殺QQ群,“太讓人揪心了,我希望借助成都商報呼籲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堅決關閉這些QQ群,不要發生更多悲劇。”

  【專家直擊】

  什麼樣的人會走進自殺QQ群?

  有著較強悲觀情緒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走進這樣的輕生QQ群呢?峨眉山心理學會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魏艷介紹説,加入這種QQ群的人一般都是有著較強悲觀情緒的人。比如,生活中從小被養育者過度忽視或有過被虐待經歷、成長中遭遇到創傷性事件或身體疾病等原因。

  據魏艷分析,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關注,全社會對這些心理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於是他們選擇去這樣的QQ群,尋求被理解感和相似人群的情緒共鳴。

  “在QQ群裏相互之間肯定有情緒影響,但是QQ群之外,他們向誰訴説?”在魏艷看來,其實,網絡相約輕生與傳統輕生在起因上並無二致,産生輕生的心理基礎或是有嚴重的抑鬱情緒,或是有悲觀絕望的心理活動。

  為什麼選擇群裏相約自殺?

  在網絡上,個人身份是隱蔽的

  安徽某高校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偉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曾專門關注過網絡相約自殺問題。李偉認為,這些人之所以選擇QQ群相約,是因為在網絡的虛擬社會中,個人的身份是隱蔽的、想像的、多樣和隨意的,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和社會規範的約束力對其失效了。青少年由於心智尚未成熟,極易沉迷良莠混雜的虛擬網絡世界。

  加入自殺QQ群有什麼影響?

  負能量擴大,帶來“連鎖效應”

  對此,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介紹,有抑鬱或自殺傾向的人,深陷負面情緒在現實中求助無門,自然想到虛擬的網絡世界抱團取暖,但這種抱團往往取到的不是暖,而是在群裏相互碰撞交流後,負能量被進一步擴大。

  張侃認為,自殺QQ群是網羅一些思想消極、精神頹廢、心理扭曲或者受到挫折等消極群體,已經成為一種“壞情緒污染源”,不少人原本沒有自殺的決心,但在群裏受到某種感染、誘導甚至“鼓勵”而導致發生悲劇。

  “自殺是一個人在絕望狀態下作出的舉措,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黃匡忠教授稱,從社會心理學方面分析,單獨一個人自殺,不可避免要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響,可能很難下定決心或乾脆放棄,但如果選擇幾個人一起相約自殺,就有相互促進的強化作用,自殺更容易實現,而且年輕人自殺多喜歡採用跳崖、跳樓等一些冒險方式。

  李偉認為,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一旦有人選擇網絡相約自殺成功,就會在極短時間內給其他在壓力中掙扎的青少年消極的心理暗示,帶來自殺的“連鎖效應”,甚至自殺方式也相倣。

  如何對抗網絡相約自殺?

  應當關閉自殺QQ群

  對於QQ群相約自殺的行為,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李獻雲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關閉那些鼓動和發起自殺行為的QQ群,切斷有自殺念頭的人之間傳遞負能量的通道。另外,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密切關注討論自殺的QQ群,對有自殺高危傾向的網友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李偉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網絡監管力度。從技術層面上來講,通過對網絡相約自殺信息的過濾、屏蔽等手段來凈化信息;還要把預防青少年網絡相約自殺,保護青少年不受網絡不良信息侵害作為立法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李偉看來,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特別是網絡立法工作顯得滯後。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網絡監管等方面的立法經驗,做好對青少年網絡相約自殺的預防工作。此外,建立完善的自殺預警和干預系統是消解青少年網絡自殺群體的有效之策。

  如何對抗網絡相約自殺的不利影響?黃匡忠認為,一方面需要加強對這類QQ群的監控和管理,阻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同時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開設網上諮詢熱線,提供心理救助,廣泛宣傳呼籲大家珍愛生命。網絡相約自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不僅僅需要網絡上監管力度的加強,更需要全社會來給予關注和預防。

  (原標題:媒體記者臥底自殺QQ群:不少人“約死”,有人分享自殺攻略)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