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華裔教授被學生數刀捅死,慘劇緣何發生?

2016-12-05 17:31: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胡慧敏

  國際在線專稿: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洛杉磯警方證實,一名華裔教授當天下午在南加州大學校園內遇刺身亡。嫌犯是一名男性學生,目前已被警方拘押。警方表示,該學生的作案動機或許是個人恩怨。這是南加州高校今年以來的第二起學生殺害教師的案件。

  受害人同事:曾曉峰和藹可親,樂於助人

  洛杉磯警方在當地時間12月2日下午4點半左右接到報警電話,得知在南加州大學有人遭受多處刀傷。警方接到報警後趕至麥克林塔克街3620號馬德大樓(Seeley Mudd),在大樓內十層辦公室發現死者。

  南加州大學當日晚稱,遇害的男子是華裔心理學教授曾曉峰博士(Dr. Bosco Siaufung Tjan,譯音)。曾曉峰遭受了嚴重的胸部創傷,被宣告當場死亡。  

受害人南加大華裔心理學教授曾曉峰(網頁截圖)

  南加大網站稱,受害人曾曉峰在明尼蘇達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自2001年起在南加大教授心理學課程,2015年正式成為南加大終身教授。曾曉峰曾擔任南加大Dornsife文理學院心理學系主任,負責大腦和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目前是南加大認知神經影像中心主任,專業成果頗豐。

  南加州大學老年學和心理學教授馬拉•馬瑟説,曾曉峰是一個和藹可親,為別人著想的人。儘管他自己很忙,但總能找出時間幫助學生和其他教授。

  與曾曉峰在實驗室共事的項目經理普林頓稱,曾曉峰已婚,有一個兒子,平時熱心助人,從未聽説他與人結怨。

  據南加州大學的一名實驗室主任歐文•比德曼介紹,曾曉峰的死震撼了南加州大學。他在南加大已經工作了超過15年,被認為是神經科學研究生項目的基石。“我們真的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思想又十分慷慨的人,他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同事,一個聰明、知識淵博而且樂於助人的人。”

  嫌犯曾表示教授待他像兒子

  28歲的嫌犯大衛•喬納森•布朗(David Jonathan Brown)2013年入讀南加大心理學系,是在讀博士研究生。布朗是死者、華裔教授曾曉峰的學生,也是曾曉峰教授實驗室裏工作的5名學生之一。

  據南加大公共安全部公佈的消息,當地時間2日下午4點半,布朗在他實習的實驗室和導師曾曉峰發生激烈爭吵,結果布朗用刀多次刺入教授胸部,造成曾曉峰當場死亡。嫌犯施暴時用力過猛導致自己手部肌肉撕裂。

  洛杉磯市警察局的消息説,當場被捕的布朗是洛杉磯市居民,目前被控謀殺罪,保釋金100萬美元。 

案發地馬德大樓(Seeley Mudd)(網頁截圖)

  實驗室主任比德曼説,在他的印象中,布朗是一個説話溫和、內向的人,從來沒有展現過激進的傾向。他根本沒想到布朗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曾在實驗室從事過18個月研究工作的郭姓研究生(Nathaniel Kwok)表示,布朗每週在實驗室工作40到60小時,潛心研究畢業項目。布朗説他從2013年就在這個實驗室從事項目研究,去年因個人原因請假近一個學期,但郭不知道布朗為什麼在即將畢業的緊要關頭放棄研究項目,休學那麼長時間。

  “他很內向,但人很好,很友善,我一點都沒看出這張看似平和的外表下潛藏著如此可怕的殺人動機,因為布朗曾説過,曾教授待他像兒子一樣,他很喜歡教授的坦率、機智和敏銳。”

  研究生辛奇和(音譯:Kilho Shin)印象中的布朗是個安靜的學生,“曾教授很欣賞布朗的研究,布朗也很滿意教授的指導,他們之間的學術討論很健康,很有建設性。曾非常幽默,為人和善,是心理學研究的天才,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對行同父子的師生緣何突然間反目為仇,甚至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嫌犯行兇或因對畢業評估不滿

  警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佈布朗的作案原因,但是洛杉磯警察局發言人週五表示這起襲擊案件是“有針對性的攻擊”。

  圍繞殺人動機的各種傳聞和揣測已經在南加大不翼而飛。有人分析命案和布朗畢業前休學近一個學期有關;也有人説案發前布朗曾劃花了曾教授的轎車,這很可能是命案的導火索;還有人猜測命案發生在終考前一天,很可能和畢業考試或項目論文有關。 

南加州大學共有4.4萬名學生,其中超1萬人是國際留學生。(網頁截圖)

  實驗室主任比德曼表示,一些教師懷疑布朗襲擊曾曉峰,可能是因為畢業生評估委員會給他的評價“不盡如人意”

  馬瑟教授對布朗的評估結果並不知情,但是她表示,曾曉峰是布朗的導師,曾的評價是評估委員會的一個關鍵的信息來源。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認知和腦部科學中心主任、曾曉峰的老朋友呂忠林(Zhong-Lin Lu)教授上一次見到曾是4月份在阿根廷參加一次研討會。當時曾曉峰告訴他自己神經科學項目的一個學生正經歷掙扎。呂忠林説,曾曉峰當時沒有提到布朗的名字,只説那個學生“不會社交”。

  “我沒有想過那個人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 呂忠林説,“我們的對話中,(曾曉峰)並不擔心,只是説那個人表現不是很好。”

  呂忠林説,曾曉峰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雖然他很樂意在一些困難的項目上提供幫助,但是有時曾曉峰的監督會讓學生情緒變得低落

  學生壓力大使高校教師成“高危人群”?

  曾曉峰的死讓不少學生想到今年6月份發生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槍殺教授一案。

  今年6月1日,39歲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威廉•克盧格被一名研究生槍殺。槍手在殺人後自殺。據説兇手與他槍殺的工程課指導教師克盧格有爭議,主要是兇手認為克盧格可能將計算機代碼一類的知識産權作品交予他人,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他造成了傷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威廉·克盧格(網頁截圖)

  修讀醫科課程的學生烏裏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今年6月發生的學生槍殺教授的血案和曾曉峰遇害案件反映了必須警惕無處不在的校園暴力,他慨嘆這次是“又一個壓力太大的學生,又一個教授(遇害)”。

  正在加州讀書的孟同學告訴社長,在他看來,曾曉峰遇害案件是個案,因為案件仍在調查中,暫時不知道兇手行兇的原因。

  孟同學同時指出,美國大學生的壓力確實很大,特別是文史類、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天天都要寫作業,篇幅基本上都在30頁以上,尤其是學生臨近畢業和實習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背負著學生貸款,所以壓力很大。

  學生獻花寄哀思 校方將舉行悼念儀式 

  南加大校方表示,學生們不要恐慌,校園內目前並無危險。校方鼓勵有需要的學生積極到學校心理輔導服務處尋求幫助。

  南加大校長尼基亞斯向曾曉峰的家人致以慰問,承諾會為他舉行追悼儀式,並會為情緒不穩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南加大的學校網頁上發出的訃告顯示,南加大將在週一午間舉行悼念活動。 

  當地時間3日下午,數名學生前往科學中心獻花,粉紅色的百合和菊花擺放在大門入口,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道爾頓•庫姆斯(右)和凱特到曾曉峰的辦公室獻花。庫姆斯曾是曾曉峰的學生。(網頁截圖)

  許多學生聽聞教授被殺的消息後感到很傷心,但是似乎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大二學生拉米羅•曼多薩(Ramiro Mendoza)表示,事件發生後,南加大“第一時間”的反應讓他安心下來。“這是一場悲劇,但不會改變我對校園安全的看法。”

  剛從中部轉學到南加州的華裔劉同學表示,南加大校園再次發生兇案,“開始真的很震驚”。不過他同時表示,本次兇案的兇手是因結怨殺人,針對性很強,這讓學生心中的恐慌稍微小一些。

  同時也有學生對案件的發生心有餘悸,並希望類似案件不要再次發生,還校園平靜。《洛杉磯時報》隨機採訪到走過大樓的中國山西留學生李中堂(Zhongtang Li,譯音),他是化工研究所四年級博士生。李中堂擔任大學部助教,聽到消息後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對學生太嚴格。他説,被砍死比被開槍打死還可怕,看來他得早些畢業。(寧曉)

標簽:海聞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