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尷尬!外國遊客來西湖玩 把武松墓供桌當成了石凳

2016-12-07 13:54:17|來源:杭州日報|編輯:趙妍

  昨天,網友“ZW陌璇”在微博發帖:兩個高顏值的外國人坐在武松墓前的供桌上,不明白他們在想什麼?把自己當貢品了嘛?元芳,你怎麼看?

  同時上傳的一張照片中,兩位外國人坐在北山街武松墓前的供臺上,談笑風生。

  

  這張照片昨天在19樓論壇引起4萬多點擊量,有網友説,兩位外國人坐著的是武松墓前的供桌,是人們祭祀用來供設香爐、蠟竿和擺放供品的,供桌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所以坐在供桌上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更多網友則認為,從照片看,這兩位外國人應該是遊客,他們對中國文化風俗不太了解,情有可原,供桌的高度和樣式看上去都和石凳很像。他們一定以為是石凳子,走累了就坐下休息休息。

  “蠻像供遊客臨時休息的石凳子。”

  “外國友人還以為這個只是個奇怪的石凳罷了,你也不去提醒。”

  “看圖即興賦詩一首:中外文化差異大/你把供桌當沙發/不怕武松跟你回家?”

  大部分中國遊客知道這是供桌

  保安師傅説,從來沒見人坐過

  武松墓位於北山街西泠橋附近,在那一帶,還有不少名人墓。

  西湖邊西泠橋邊的武松墓,這幾年發生過兩樁影響較大的新聞。

  一次是今年2月15日,情人節後一天夜裏,武松墓上不知被誰灑上了很多玫瑰花瓣,一時引得網友議論紛紛,很多人調侃説“金蓮來過了”。

  另一次是前年8月3日夜裏,西湖多處景點的12處説明石牌石碑被人噴了紅漆,其中包括武松墓、蘇小小墓、斷橋殘雪等景點。警方調取了監控,發現是一名年輕人半夜所為。

  昨天下午,天氣晴好,西湖邊不少遊客換上了秋裝,我來西冷橋邊,看到蘇小小墓前圍著不少遊客,有的駐足拍照,有的仔細看著墓碑,蘇小小的墓碑周圍沒有供桌。

西泠橋旁的蘇小小墓。記者 嚴嘉俊 攝

  蘇小小墓向南五十米,就是武松墓。許多遊客路過,看到是武松墓,都會停下來看看,“這是《水滸傳》裏的武松嗎?”“這個真的是他的墓嗎?”遊客們邊問邊拍。

武松墓。 記者 嚴嘉俊 攝

  武松墓旁刻著説明文字:武松墓位於浙江杭州西泠橋畔,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毀。2004年,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歷代傳統文化,在廣大市民遊客的要求以及專家學者的論證基礎上,決定在原址恢復墓。

  在武松墓前,我看到了照片裏兩位外國人坐著的供桌,青石砌成,長寬高分別是121釐米、71釐米、51釐米,尺寸和一張條凳類似,手摸了摸,一點灰塵也沒有。

武松墓前的供臺。記者 嚴嘉俊 攝

  我隨機問了十來位遊客,有一半的人都能叫得出那叫供桌,也有的人雖然念不出名,但知道這是放置祭祀物品的臺子。累了會不會去坐一下?大家不是搖頭就是笑了起來,“我要是坐上去,不就成了供品了麼!”一位遊客説。

  附近執勤的保安師傅説,這一帶遊客很多,蘇小小墓和武松墓又剛好在遊步道上,遊客們駐足觀看的也很多。“我們當班從沒看到過有人坐供桌的!”保安師傅説,遊客隨意坐在樹枝上、欄杆上的情況比較普遍,但供桌沒看到有人坐過。“大家都知道這是大不敬的行為。”

  昨天下午,我把孤山一帶幾個名人墓都走了一遍,有的墓前只有墓碑沒有供桌,比如棲霞嶺上的蘇小小墓、秋瑾墓、牛皋墓。有供桌的有三個墓,除了武松墓,還有北宋著名詩人林和靖的墓,位於孤山放鶴亭西南,從滿是青苔的地面來看,走近墓前的人不多,墓前的供桌長滿青苔,幾片楓葉擺在供臺上,像是有人故意為之。另一處就是岳飛墓,墓碑前的供桌碩大,擺滿了鮮花,從供桌上的痕跡看,經常有人祭拜。

林和靖墓。記者 嚴嘉俊 攝

岳王廟裏的岳飛墓。記者 嚴嘉俊 攝

位於孤山下的秋瑾墓雕像。記者 嚴嘉俊 攝

  為什麼有的墓有供桌有的墓沒有?

  從西湖邊這些名人墓來看,似乎並無規律。

  那麼,供桌是不是墓的標配,有或沒有到底有什麼講究?

  市園文局文物處副處長郎旭峰説,是不是只要是墓就要配一個供桌,這個沒有統一的説法。

  一般來説,越是早期,或者是比較傳統的墓,都會有。但是越往後,可能人們也不再那麼講究了,慢慢地,擺供桌的也就少了。

  或者,以前比較大型的單人墓、家族墓,一般也都會有,像岳飛墓、于謙墓,都屬於大墓,就有供桌;而像蘇小小墓,小小的一個,就沒有。

  還有就是,在古代也是越有錢越講究,而平民的話,越是小老百姓,就越不會考慮那麼細緻能想到供桌的事情,一般也就很少擺。

  説回武松墓。現在我們看到的武松墓,其實也是復建的。在2004年國慶節前,杭州推出15個當時的新景點:一街二館三園四墓五景點。

武松墓。記者 嚴嘉俊 攝

  其中的“四墓”是龔隹(zhuī)育墓、蘇小小墓、武松墓和陳夔(kuí)龍墓。

  武松墓、蘇小小墓,都在西泠橋邊。2004年復建時,考慮到武松墓比較大,墓前的場地也比較空,所以就在墓前設了一個供桌。而蘇小小墓很小,所以就沒有設。

  昨天,我還諮詢了杭州一位在墓穴領域頗有研究的朱老師。他説,自己外出旅遊時,經常能看到景點裏的墓或陵,帝王的墓叫陵,比如北京的十三陵,埋葬著明朝十三個皇帝。黃陵一般依然而建,氣勢恢宏。王侯將相的墓叫冢,《説文》裏説,冢,高墳也,就是比墳要高。而普通老百姓的墓叫墳,後來都稱墳墓了,兩者的之間的差別也逐漸混淆。

  “這些不同階級的墓穴間,對於是否擺放供桌沒有刻意的規定,比如,有的墓祭拜的人多,可能就會擺放供桌方便放祭品,這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考慮的,但比起實用性,供桌的形式意義要更大,比如,有的墓,墓前是一片平地,在墓前擺放一個供桌,具有儀式感,而有的墓前有臺階,人們來到墓前要拾級而上,祭拜者仰頭上前本身就是一種禮儀,墓前就不需要供桌了。”

  昨天,我還問了一位做中式傢具的匠人老陳,他説,供桌原來是家中或祠堂、墳墓前用來祭祀的長方形桌子,戶外的一般為石桌,屋內的多是木桌。隨著時代變遷,供桌逐漸退出尋常人家,但是其實,供桌本身是中式古典傢具中常見的一种家具式樣,現在新中式傢具中的案幾、玄關幾和供桌都是一脈相承的。

  杭州歷史上真的有個打“虎”武松

  昨天還有不少網友問,這個武松墓是真的嗎?不會裏面真的埋著武松吧?

  史學研究者許麗虹,曾考證過《水滸》裏人物的真實性,對武松很有研究,寫過一篇《水滸杭州夢》,刊登在杭州日報2009年1月22日的西湖副刊上。

  許老師説,其實,“武松”歷史上真有其人,真武松沒打老虎,打的是貪官。

《水滸傳》只是小説,但《臨安縣誌》裏真的有杭州武松的記載。

  武松的前半生《浙江通志》記載較多。説武松“貌奇偉,嘗使技于涌金門外”,當時的杭州知府見他武藝高強,便讓他當了個都頭。

  武松的後半生《臨安縣誌》記得清楚。説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而被罷官,武松也被趕出衙門。繼任杭州知府的叫蔡鋆,即京城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為官期間,虐政殃民,杭城百姓怨聲載道,背地裏都叫他“京虎”。武松公憤私仇越積越多,終於爆發了。一天,他藏匿在蔡府前,候到蔡鋆前呼後擁出來,即呼嘯而上將其捉住,旁人尚未反應過來,武松已三下五除二將其擊斃。暢快是暢快,但武藝再高,也終究寡不敵眾,遂被捕,死於獄中。

  北宋時杭州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當時的杭城市民,感其為當地除一“虎”,自發為他殮葬,造墓于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原標題:兩位高顏值外國朋友啊 你們坐的不是石凳,是武松墓前的供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