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退休民警自創追逃攻略 兩年追回41名嫌疑人

2016-12-08 09:16:49|來源:成都商報|編輯:李邵鵬

  

  退休後,養鴿子是劉元弟的一大愛好

  

  退休前,劉元弟追逃時在群眾中走訪

  

  劉元弟退休前用望遠鏡觀察嫌疑人動向

  追逃攻略

  留心網絡,尋找信息

  看人説話,見機行事

  喬裝打扮,隨意訪問

  吃苦耐勞,堅持蹲守

  多學知識,應對自如

  決不放棄,隨時緊盯

  劉元弟,今年61歲,工作44年,從警38年,曾是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城北派出所劍南路第二社區民警,2015年1月退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劉有兩大愛好:一是養信鴿,另一個就是追逃。退休後,劉元弟利用自己工作時摸索自創的追逃攻略,在不到兩年時間內,追回41名被列為網上追逃的嫌疑人。

  不少人對此好奇:退休了還要繼續追逃?咋就不會過點清閒日子呢?他的追逃到底又有什麼秘訣呢?7日,成都商報記者與他面對面聊了聊。

  鴿友傳信

  僅僅5天 找到網上追逃對象

  7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見到了劉元弟,雖然已經61歲,但他身穿一件加絨襯衣以及一件羽絨褂子,十分幹練。

  劉元弟住在綿陽東街一個老小區的最頂層,頂樓則是他專用的養鴿場地。“我養鴿子已經30年了,曾當了10年的綿陽市鴿協副主席,認識了很多人,這給我的追逃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劉元弟一邊喂鴿子一邊説。

  劉元弟介紹,2015年7月,他在城北派出所詢問到了一條網上追逃信息,嫌疑人王斌(化名)是江油市武都人,大學本科畢業不久,因為網上販賣香煙被山東警方列為網上追逃對象。發現該信息後,劉元弟分析:這名大學生可能沒找到工作,更有可能不知道網上賣香煙是違法的,追回的可能性非常大。

  次日一早,劉元弟駕駛自己的私家車,來到江油武都鎮。到鎮上後,劉元弟發現有一群鴿子在一處樓頂飛,於是他來到該幢樓。鴿子主人看見他後,直接認出了他,雖然劉元弟不認識對方,但兩人還是寒暄了一陣。

  劉元弟介紹,寒暄後,他便隨口問了對方“王斌住在哪知道嗎?”,誰知,此人剛好認識王斌,且就住在隔壁樓幢,便問劉元弟找對方有什麼事?

  劉元弟“耍了點小心機”: “我説王斌欠我一個親戚的錢,又不多,只有兩千塊”。對方告訴他王斌最近不在家,劉元弟便讓他幫忙留意,一回家就請打電話聯繫。對方同意了,劉元弟留下電話後離開了。僅僅5天后,劉元弟接到了鴿友的電話,稱王斌已經回家。這時,劉元弟立即通知了城北派出所的兩名民警,和自己一起駕駛私家車到達武都,悄無聲息地將王斌帶上了車。此時,正如劉元弟所料,王斌確實沒有工作,更不知道網上賣香煙違法。

  用心交流

  嫌疑人父親督促兒子自首

  2015年中秋節前,劉元弟發現了被深圳警方列為網上追逃對象的平武籍張龍(化名),通過查詢,找到了張龍父親的電話。“你好,請問你是不是張龍的父親?”當天下午,劉元弟撥打了張父電話,得到對方肯定答覆後,他告訴對方,張龍在深圳時涉及一個案子,希望他能到派出所説清情況。

  這時,對方很敏感,懷疑劉元弟是冒充警察的騙子,便問劉元弟城北派出所值班電話。對方通過114查詢核實後,直接撥打了該值班電話找劉元弟。當再次聽到劉元弟聲音時,對方確認了,但是也質疑,既然兒子犯事了,為何平武的警察不來抓呢?

  “平武的警察明後天就要來了,他們穿著警服、開著警車直接來抓,你老是不是沒面子?你不是説你兒子準備春節結婚了,如果這樣,女方還能嫁給他嗎?”劉元弟開始了心理攻勢,“他到綿陽來自首,不僅可以因為投案自首獲得輕判,你們當地人也不知道,你可以給他們説兒子出國打工了……”

  當晚6時許,在家屬敦促下,張龍乘車到達綿陽車站,劉元弟開車將其接回派出所,問清了情況,原來,張龍在深圳時,被幾名工友叫去打牌,結果當他走到4樓時,另外幾人已經走到6樓,並很快衝了下來,當他到6樓時,發現一對夫妻傻眼坐著。後來張龍才知道,幾人搶劫了這對夫妻3000多元錢。

  “他雖沒有進入核心區域,但他們是一起上去的,算一個搶劫團夥。後來他因為參與黑社會性質團夥被判一年半。前幾天,他媽媽還給我打電話表示感謝。”劉元弟説。

  不聽勸告

  發動群眾堅守一月抓住嫌疑人

  打電話進行心理攻勢,是劉元弟追逃的一個重要法則。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電話中不聽勸告。這時,劉元弟同樣會強硬較真。

  今年3月,三台籍嫌疑人劉軍(化名),因在內蒙古傷人被列為網上追逃對象。劉元弟發現該條追逃信息後,開車到其老家查看,發現一家人已經搬走,幾經週折才找到了劉軍電話。

  “我不會來(投案)的,你有本事來直接把我抓了。”雖然劉元弟在打電話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對方仍不為所動,併發出了挑釁。

  這時,劉元弟較真勁來了,他列印出了劉軍的照片,再次開車到其老家,打聽劉軍新的住址,但是,只知道他在三台縣某條街買了房,不知道具體哪個小區。

  劉元弟沒有放棄,來到這條街上,發現一共有7個小區,他便拿著照片,挨個小區詢問保安和門口的商家。在找到第四個小區時,小區外的一名商家認出了此人,但表示劉軍沒有在家。這時,劉元弟心中大喜,遞給老闆一包煙,告訴老闆,劉軍欠自己親戚300元錢,兩年了一直不還,希望他幫忙留意,等劉軍回來就打電話。

  近一個月後,劉元弟接到了商家的電話,“人回來了”。劉元弟馬上向警方彙報,並和兩名便衣民警,開著私家車來到小區對面。兩個多小時後,劉軍出現,他們跟隨到了劉軍家,在劉軍打開房門的一剎那,直接將其抓獲。

  追逃背後

  既要鬥勇 又要鬥智

  “追逃,不是簡單的抓逃,而是既鬥勇又鬥智。如何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追逃的最高境界’。”圍繞追逃,劉元弟經常在想,對在逃的嫌疑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一定要傾注真感情,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要分析家屬們的心理狀況,要了解他們擔心什麼,害怕什麼。劉元弟説:“在我內心,覺得追逃不僅是一件善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所謂善事,一是早日給受害人一個交代;二是讓犯罪嫌疑人早些結束提心吊膽的日子。至於快樂,那是完成任務後的心情。”

  現在,劉元弟的書桌上放著一張列印紙,上面寫著他自己總結的追逃口訣:留心網絡,尋找信息;看人説話,見機行事;喬裝打扮,隨意訪問;吃苦耐勞,堅持蹲守;多學知識,應對自如;決不放棄,隨時緊盯。這段口訣就是劉元弟的追逃攻略。

  “雖然現在退休了,但我身體還很好,隔一段時間就到派出所詢問網上追逃信息,繼續我的追逃工作,這樣可以給年輕民警起到一個傳幫帶的作用,同時,追逃對我來説,也有一種感情寄託在裏頭吧……穿了幾十年警服,對這份工作有感情。”劉元弟説。

  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分局獲悉,經統計,2015年,劉元弟成功追逃28人,2016年成功追逃13人,其中三台籍最多,其次是安縣、北川等綿陽區市縣。雖然成績很顯著,但在劉元弟心中,仍有很多遺憾,因為還是有部分人不聽勸告,不會自首,選擇繼續逃逸。

  劉元弟的妻子劉阿姨現在還在上班,她完全支持丈夫的選擇。“我真心希望在逃人員能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這樣不僅是給受害人交代,也可以讓自己結束提心吊膽的日子,早日和家人團聚。”劉元弟説。

  劉元弟退休了,能否到派出所詢問網逃人員信息呢?對此,涪城區公安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毛安表示,劉元弟到派出所詢問信息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他不僅是一位退休民警,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有給公安機關提供線索、協助公安機關破案的義務。此外,劉元弟在找到嫌疑人後,也是第一時間通知了派出所民警,具體抓捕工作都是民警在負責。當然,公民在協助公安機關破案時,不建議直接去抓捕扭送嫌疑人到公安機關,因為公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如果公民發現線索,應第一時間和公安機關取得聯繫。

  廖靜雯 成都商報記者 湯小均 攝影報道

  運標題:退休民警自創追逃攻略 不到兩年已追回41名嫌疑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