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特朗普拿貿易政策擺譜靠不靠譜

2016-12-08 09:22:41|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後,很多人比較憂慮未來中美貿易關係的走向。這也難怪,從特朗普在競選階段發出的一系列言論,到他近期在推特上的表態,特朗普似乎不像以往美國總統那樣,當選前“拿中國説事”,當選後又走現實主義路子,他更像是要“玩真的”。

  特朗普一會兒説當選後要對中國産品徵收45%的關稅,一會兒又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更多給人不靠譜的感覺。實際上,這種感覺在很大程度帶有對特朗普行為方式的誤讀成分。我們搞不清楚特朗普的“譜”,並不是他這個人真的沒譜,因為説話沒譜不等於做事沒譜。

  應當看到,特朗普在競選時為了吸引選民,曾經提出過一些誇張的競選口號,而當選之後,他需要從美國實際利益出發。未來特朗普內閣的候任商務部長羅斯目前正在幫助他“往回找補”,比如稱特朗普所説的對華商品徵收45%的關稅並非指所有的中國産品,爭取留出一些迴旋餘地。

  但也要看到,特朗普上臺後即便不再堅持從中國進口産品一律徵收45%的關稅,也會加大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並非只是特朗普“專利”,小布什、奧巴馬時代對中國採取的貿易保護手段已不斷在升級,除了輪胎特保案、光伏案、鋼鐵案等貿易救濟手段外,美國甚至還限制華為和中興進入當地市場。現在看來,特朗普最有可能從小布什、奧巴馬手中接過貿易保護主義“接力棒”,差別是特朗普會跑得更快、更遠。果真如此,必然會對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帶來較大傷害。對此,我們寧可將困難想得更充分一些。

  中美經濟關係發展重點在於兩國間貿易,但卻不僅僅局限于雙邊貿易。從這個意義上講,特朗普上臺後如果對中國“玩真的”,玩法也會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貿易救濟可以被看作是特朗普對中國搞貿易保護主義的“規定動作”,而“自選動作”則會更多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與奧巴馬時代熱衷於在貨幣政策上搞量化寬鬆不同,特朗普似乎對財政政策情有獨鍾,具體體現在稅收的一減一增之上。所謂一減,就是特朗普將企業所得稅由目前的35%降低至15%,而所謂一增,也就是開始對所有海外盈餘一次性徵收10%的稅金。與以往協調貨幣政策的難度不同,中美兩國之間在財政政策上的協調難度更大,也給我們出了道難題。可以預見,特朗普實施“一減一增”後,會增加一部分在華投資美企的機會成本與現實成本。對在中國做生意的美企來説,回歸美國本土會享受到減稅紅利,而留在中國經營所産生的利潤盈餘將會被徵收10%的稅收。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中美貿易發展的産業基礎。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宣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中美兩國貿易的發展環境。他上臺後不會坐視中國通過人民幣貶值提高“中國製造”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政府很可能會重新恢復前些年催促人民幣升值的做法,甚至只要人民幣升值慢了就施壓。

  對於特朗普上臺之前面向中國的一系列“叫板”,要做到心中有譜,才能應對得當。如果特朗普敢於對中美貿易“玩真的”,後果自然會很嚴重。一方面,特朗普會遇到出師無名的尷尬,因為僅從雙邊貿易所産生的附加值度來看,美國企業出口中國的産品多屬於高技術産品,從中國賺的錢不一定少於中國企業從美國賺的錢。況且,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産品中有很多是由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所生産。特朗普要想打壓“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也會使在華美企“躺槍”。

  另一方面,如果因為特朗普“玩真的”而在中美兩國間觸發貿易戰,那麼産生附加值更高的美國企業損失恐怕會更大。來而不往非禮也,不僅中國會這樣,當初日本、西德等發達國家與美國打貿易戰時也都是這麼做的。

  你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為應對有可能遇到的貿易戰壓力,中國政府和企業既要備足相互溝通的籌碼,又要尋求反制的有效途徑。中國企業需要在加快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上下工夫,改變自身在國際分工中的被動地位。為此,需要在産業升級、加大研發力度、強化自身在國際産業分工中主導權等方面多加把勁。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需要強化服務意識,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發揮好對企業的引導,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等大手筆為企業打開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幫助我們的企業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中“攢”底氣。

  現在,中美兩國在國際産業分工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反過來説,你中若無我,自然我中也無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企業就更容易做到心中有譜,因為只要自身有實力,特朗普搞貿易保護主義的代價就會增大。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機會終究是短暫的,而如果特朗普真是一個靠譜的人,相信他最終不會僅僅為搞貿易保護主義而輕易放棄中美兩國互利共贏的“大蛋糕”。(白明)

標簽:特朗普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