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中國方案”系列報告發佈會在京召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在會上發佈報告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屈功澤)12月8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發佈《客觀認識逆全球化,積極推進包容性全球化》與《亞太自貿協定:後TPP時代的最佳選擇?》報告,就中國如何應對逆全球化以及後TPP時代,全球經濟規則和世界貿易新體系的重構等重大問題提出智庫方案和對策建議。
發佈會由CCG秘書長苗綠主持,CCG主任王輝耀和副主任何偉文發佈報告。
《客觀認識逆全球化,積極推進包容性全球化》這一報告主要分析了 “逆全球化”現象出現原因、伴生問題和趨勢,並提出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主張。該報告認為全球化是基於生産力發展,形成跨境分工、交換和投資,乃至全球價值鏈的客觀規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報告顯示,英國脫歐和德國反對TTIP不是逆全球化;特朗普攻擊自由貿易的系列主張站不住腳,但反映了資本運動帶來的就業和收入不平等問題和國內社會政策的缺失。在面臨全球化伴生問題的衝擊下,當今世界仍應堅定地順應現代化大生産和全球化的客觀規律,科學推進全球化,走在潮流的前頭。報告建議,進一步組織政府和智庫力量,對逆全球化和全球化趨勢,進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包容性全球化”口號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主張。在中國國內,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建設高標準開放型經濟。
在《亞太自貿協定:後TPP時代的最佳選擇?》這一報告中,專家指出,美國缺席的TPP將不再具備成為“21世紀貿易規則”的潛力。TPP的“擱淺”雖然會使RCEP在短期內成為亞太地區的首選超級自貿區,但是RCEP並不足以取代TPP,而且缺乏美國參與的RCEP也是不完善的。作為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在全球經貿治理領域的合作與否,將直接決定世界經濟是轉向更開放、更一體化的未來,還是走向以鄰為壑的孤立主義。在中國尋求經濟結構轉型和新一屆美國政府重新佈局經濟戰略的歷史性時期,只有中美就未來全球經濟規則達成一致,共同推動建立一個亞太自貿區(FTAAP),才能為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的整合進一步釋放紅利,從而為區域和全球經濟提供更大福祉,FTAAP將是後“TPP時期”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