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勾結”將使韓國經濟遭遇寒冬
12月6日,“樸槿惠政府親信弄權干政案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第一輪聽證會在國會舉行。三星、現代等知名大企業被國會議員質詢,其規模之大引人注目,與此同時關於韓國“政商勾結”也引發各界議論紛紛。
“青瓦臺的要求難以拒絕”
此次聽證會的調查重點是各大財團是否向Mir基金會和K體育基金會進行捐款,並以此獲取不正當利益。此前媒體曾報道這幾家大企業共出資800億韓元(約為4.8億人民幣)為樸槿惠親信崔順實所控的這兩家基金會提供支持。
整個聽證會過程中,每一位大佬都否認自己捐款是為了獲得經營上的便利。出現這一結果也是預想之中的,因為一旦承認向Mir基金會和K體育基金會捐款換取利益,那麼就涉嫌構成了錢權交易。大佬們在接受國會議員質詢時明顯在搪塞,回答基本上是“此前並不知情”、“捐款不圖回報性”和“再不會這樣做”,他們盡可能地回避了一切敏感的問題。但最終在層層逼問下,大佬們才無奈地透露出:“青瓦臺的要求難以拒絕”。
怕惹麻煩 “花錢了事”
“政商勾結”是韓國社會的一大痼疾,為韓國國民所痛恨。韓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大企業、大財閥的發展支撐的,這為政府與商業的相互勾結提供了便利的溫床。韓國政府經常以稅務調查的名義對大公司進行調查,而大公司往往為怕惹麻煩便逐漸生成了“花錢了事”的處事習慣。長期下來,這讓韓國企業的社會角色定位發生偏移。即韓國企業往往努力服務的對象不再是社會,不再是消費者,而是政權背後的實權者。韓國企業角色定位的偏頗使得其喪失了企業本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大大破壞了企業形象和信任度。可以説錢權交易、官商勾結産生的根源與韓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點、政府行使權力的不透明性以及企業自身的社會定位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這是其系統性原因造成的。
韓國日後經濟發展不容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官商勾結”已嚴重影響到韓國的經濟。“官商勾結”加深了韓國社會對韓國企業的厭惡感和信任度。韓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事後就此次調查發表聲明稱“財閥是毀掉韓國經濟的主犯”,並要求對這些財閥進行處罰。近年來,韓國企業減少勞動者工資、無償延長工作時間,並大批雇傭低成本的非正式職工的現象屢見不鮮,對勞動者的“壓榨”行為日益露骨,此時爆出這些大企業涉嫌“政商勾結”獲取不當利益,這極大地強化了普通民眾對大企業的厭惡和不滿,加重社會兩極分化和韓國國內階層之間的撕裂。再加上近來因閨蜜門而政局混亂,韓國政府已無力管理內政,可見韓國國內經濟低迷不振已在所難免。
另外一方面,鋻於出席調查的韓企不乏眾多國際型大企業,這些韓企的國際競爭力也無疑將遭到弱化,特別是其在國際上的形象會遭到詬病。今年又是韓企多災多難的一年,此前三星手機Note7召回爆炸、樂天集團經營權糾紛、韓進海運破産、現代汽車海外銷售量大跌等事件層出不窮,就已經産生了一系列不良影響,預計韓國在對外出口上將會雪上加霜,且難以在短期內恢復。
此次聽證會,再次凸顯了韓國經濟社會發展上深層次的缺陷。而這很可能只是韓國經濟低迷持續深化的一個開始,使其在一定時間內不得不遭受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的雙重壓力。(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