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像義務教育一樣為兒童醫保托底

2016-12-09 08:16:35|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醫療費用204244.31元,個人只付3.6萬餘元,漩渦中的深圳羅爾尚算幸運。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地方政府保障弱、異地就醫報銷更少,結果就是,越貧窮保障越差,越看不起病。與深圳的羅爾相比,貧困地區的家庭,獲得社會救助也更為困難。

  “命不好,沒生對地方”,是報道中一位家長的悲鳴,聞之令人心塞。家長之嘆決非個案,同人不同命,決定一個孩子命運的,不僅是個人、家庭,還包括出生地。人民網4月的一篇報道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在不啟動大病醫保報銷的情況下,一個孩子在江蘇南京患重病,年最高支付限額為29萬元,如果孩子在甘肅蘭州,只有3萬元,相差26萬元。考慮到兩地人均年收入差異,反差將更大。

  俗話説,知識改變命運,可有時候知識的作用未必有出生地那麼大。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地區,患相同的病,結果也許就有天壤之別、生死之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數十年前,著名學者胡適曾説過一句話,你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從兒童醫保角度管窺,足見地區發展之不均衡、公共保障之不足、兒童權利之不平等、社會文明之短板。

  地區越是富裕,家庭收入相對越高,醫療保障越好,救濟途徑越多,個人自付比例越低;反之,越是貧窮的地區,收入越低,醫療保障越差,自付比例越高,媒體稱之為“馬太效應”。貌似複雜的社會問題,歸咎起來,原因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地方經濟差異。我國的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原則,雖然有中央轉移支付,基礎依然是地方財政投入,誰的孩子誰抱走。如此一來,群眾醫療保險從費用籌集到報銷都與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基金結余水準高度勾連。有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能都沒完全脫貧,醫保報銷怎麼可能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經濟欠發達地區醫保政策的所有不足——報銷比例低、一些貴藥不能列入醫保目錄、異地就醫報銷難、社會救濟通道狹窄,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差錢”。

  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仍然普遍存在、國家財力仍不足以為所有國民提供免費醫療的大背景下,醫療保障上的“馬太效應”就很難絕跡,公眾也不敢奢望一步登天、馬上能大幅提高醫保支付比例。不能一步到位,就一步步來,先從特殊病種、特殊人群開始,如何?譬如,從兒童開始,給全國兒童醫保兜底,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縮小因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差異而導致的醫療保障差距。就像免費義務教育一樣,多年之前也存在這種現象,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因繳不起費而輟學,後來國家實行統一的免費義務教育,這個問題一下就解決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實力進一步提升,拿出更多的錢投到兒童身上,保障共和國的兒童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福利,讓他們在同一片天空下成長,應成為一種目標追求。(連海平)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