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之行:和平與發展之旅
當地時間1月20日晚,剛剛抵達開羅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下榻酒店會見埃及總理伊斯梅爾。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熊貓觀察原創】60年前,西方殖民主義在阿拉伯世界瀕臨崩潰,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促進了阿拉伯國家的民族獨立與當代政治版圖的形成。60年後的今天,阿拉伯世界出現“革命”浪潮,新的政治格局正在生成之中,阿拉伯世界進入新的歷史轉折期。
當前,阿拉伯世介面臨種種困境,同時也獲得了發展機遇。阿拉伯國家擁有地緣與資源優勢,但始終沒有得到和平與發展。2016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特、埃及與伊朗,共商中東大局,可謂水到渠成,順天應時。
長期以來,和平與發展是阿拉伯國家的兩大主題。阿拉伯世界一直是世界大國的博弈場,先後發生了中東戰爭、伊拉克戰爭與敘利亞戰爭。冷戰結束後,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化”,利用阿拉伯國家的轉型困境,迫使其經濟私有化,從而瓦解了阿拉伯國家的工業體系,導致社會結構崩裂、社會劇變。因此,要解決阿拉伯國家的問題,不僅需要重建工業體系,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大環境。
阿拉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事實上,中阿之間已經形成了能源共同體與日用品共同體。阿拉伯能源可支持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中國日用品能滿足阿拉伯人的日常需要。為推進中阿合作,2004年雙方成立中阿合作論壇,2010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2016年1月中國政府發表“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至此,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完成了合作關係的頂層設計。
埃及人口占阿拉伯世界的1/4,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中埃關係是中阿關係的核心。阿拉伯劇變以來,埃及一直處於動蕩的風口浪尖。2013年7月,塞西總統強硬結束政局震蕩與街頭亂象,基本恢複國內秩序,恢復生産活動。但要消除“革命”根源,實現“埃及夢”,需要鉅額資金與先進技術,也需要恢復埃及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地位。劇變以來,埃及主要依靠海灣國家獲得資金支持,但近期海灣國家陷入地區糾紛、遭遇油價暴跌,未來很難繼續支持埃及。因此,塞西政權急需國際上的資金與道義支持,而中國就是擁有資金、技術且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之一。
事實上,塞西從競選開始就明確表示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希望學習中國經驗與發展模式,利用中國的投資、技術推進埃及工業化。為此,塞西在一年內兩次訪華,並積極為習近平主席訪埃做準備。
中國政府同樣高度重視對埃關係,“一帶一路”跨越中東與許多伊斯蘭國家,而埃及是這些國家中的雙核之一(另一核心即為剛剛結束訪問的沙特)。中國政府一年內三派主席特使前往埃及,中埃密集磋商,將中埃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習近平主席的本次訪埃意義重大,標誌中埃關係甚至中阿關係的頂層設計與全面佈局的基本完成。隨著開羅新城建設、中埃自貿區二期建設等大批項目的簽署和落實,“中國夢”與“埃及夢”將緊密對接,中埃合作將邁上新臺階,成為真正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作者:戴曉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學院)
來源:熊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