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預計2055年老齡化登峰值 老齡人口達4億

2016-12-10 15:01:02|來源:法制晚報|編輯:聶崢

  今天下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報告指出,我國老齡化呈現三大特徵:老的快、農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預計未來5年我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55年老齡化達到峰值,老齡人口達4億人,佔比27.2%。

  報告建議,基礎養老金計發中,應該由以個人歷史繳費工資為基數,改為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解決參保者退休後養老金待遇因居住地變化而産生差異。

  預計2055年老齡人口登峰值達4億

  報告指出,以65歲以上老齡人口看,2015年為1.5億人,佔比為11.6%;預計2030年達到2.8億人,佔比為20.2%;2055年達到峰值,4億人,佔比27.2%。其中,2040年以前是人口老齡化最快的時期,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平均每年上升0.5個百分點。

  此外,女性老人多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壽命高於男性。從各年齡段老人性別比看,65-69歲的老齡人口,男性基本與女性持平,或略少於女性;但70歲以上各年齡段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年齡越高,女性人口越多。三是農村老人多,2040年前,農村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每年上升1個百分點,速度是全國的兩倍。從各層級的城市來看,城市規模越大,老齡化速度越慢。

  從應對老齡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看,可以進一步放開計劃生育政策,加大財政對生育補貼、降低孩子撫養成本等以提高國民總和生育率。同時,實施諸如“京津冀一體化”的區域協調發展規劃,拓展一線城市的空間範疇,讓人口、資本、技術等要素在新的空間佈局下更好地結合起來,合理引導人口遷移。

  報告還指出,可以借鑒美國應對金融危機中採用增發國債、減稅等政府加杠桿策略。採取地方債置換和資産證券化等“優杠桿”策略,而非單純“降杠桿”手段,能有助於又降低債務利息負擔、提升債務可持續性,而不壓縮社會融資存量水準。通過機器人、智慧網絡等能夠提升和取代人力勞動的資本方式,有效解決超老齡社會中面臨的勞動力緊缺、經濟産出下降、資本回報率下降等問題。

  建議

  應改為個人繳費工資為基礎計發基礎養老金

  報告指出,我國養老金現有存量已經超過5萬億元,預計未來5年我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部分的計發與“統籌區域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然而這樣不利於基金收支穩定。在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階段,企業可以在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範圍內選擇,設置一個動態區間的原因是不同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工資水準不同。

  實際上,一部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大部分以最低基數繳費,繳費工資普遍低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而到了退休階段養老金領取時與社會平均工資掛鉤,大大增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

  此外,全國統籌之後,如果以全國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養老金,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能出現退休人員養老金高於在職人員的工資的現象,誘發提前退休。如果以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經濟發達地區養老金水準高,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金水準低,可能出現欠發達地區補貼發達地區的反向再分配效應。

  因此,報告建議,應該將基礎養老金計發中,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的做法,改為以個人歷史繳費工資為基數。既可避免全國統籌過程無法確定社會平均工資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參保者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可能因為居住地變化而産生差異。

  此外,目前我國在崗的60萬名養老服務人員的考試、評級、薪酬、激勵機制等暫時缺乏,為儘快彌補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空缺,最近一到兩年內需儘快解決護理人員的職稱、薪酬等問題。

  (原標題:預計2055年老齡化登峰值 老齡人口達4億)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