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莫讓拉票損害朋友圈友誼

2016-12-13 11:25:37|來源:長沙晚報|編輯:王瑞芳

  如今,高校學生活動的“投票化”傾向遭到不少人吐槽。雲南某高校學生梳理出“在學校,最讓你難受的十件事”,其中“革命友誼變成了投票、轉發、拉粉絲”名列第七。面對眼花繚亂的投票活動,很多同學都表示“一把‘辛酸淚’”,拉票者“狂轟濫炸”遭人嫌棄,甚至紅包拉票,投票者礙于情面不得不投。網絡刷票生意更是應運而生,人工票價格基本在0.2元/票到0.4元/票。(12月12日《中國青年報》)

  朋友圈成拉票圈,友誼小船説翻就翻,這豈止是大學生群體如此,時下所有的微信等朋友圈大抵都如此。客觀而言,把微信投票設置為某項社會活動的一個環節,以提升其知名度或影響力,本身並沒什麼原罪。但是,當相關活動都隨意設置微信投票環節,達到氾濫的程度,讓朋友圈和微信投票都走調變味,卻是不能不讓人厭煩、深思和反省的。

  “微信投票”氾濫,首先錯在相關活動的組織方。從根本上講,一項活動到底有沒有價值、受不受人追捧、有多大影響力,並不在於是否設置了“微信投票”,而在於活動的內涵、方式、實際價值等。作為活動舉辦方應該明白這一點。他們之所以盲目跟風,關鍵還是一種錯位的行銷思維在作怪。

  “微信投票”氾濫,也是大學生畸形面子觀惹的禍。參加某項活動評選,到底有沒有人氣、能不能得到網絡的認可,本質是相關實力説話。但現在,一參加某些活動,一些學生就積極在朋友圈拉票,甚至用微信紅包拉票,除了舉辦機構程式設置存在漏洞之外,從更深層面上説,則是一些大學生不健康的面子關、榮譽觀在作祟。他們總認為既然參加了相關活動或評選,如果拉票太少,自己面子不好看。

  在目前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整體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有些片面、病態,認為只要有名次、有牌有證,不管這些名次、牌證如何得來,都是“成功”的一個標誌,於是,一些人過於追求結果而忽視過程和實質。而就管理層面來講,由於相關社會評價制度、評價體系不健全或出現畸形,致使人們對於能力的認識出現偏差,進而出現畸形評價引導的結果。

  莫讓拉票成為朋友圈的“慢性毒藥”,損害朋友間的純真感情,拉低朋友間的友誼品質。這需要有關活動舉辦方的自律,需要拉票人的自省,也需要有關管理部門的正確引導。(余明輝)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