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13戶廣東家庭被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2016-12-13 13:04:21|來源:南方網|編輯:杜軍帥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強 通訊員 李浩淩)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北京舉行,全國範圍內共有300戶文明家庭獲得表彰。記者從廣東省文明辦獲悉,13戶廣東家庭被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這13戶廣東家庭是:廣州市海珠區石榴崗海軍大院的李玉枝家庭、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金龍社區的陳兆年家庭、深圳市福田區蓮花街道景田社區的陳如豪家庭、深圳市福田區福田保稅區紅樹福苑小區的韓世國家庭、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麗豪社區吳主剛家庭、梅州市梅江區西郊街道三角塘社區劉利霞家庭、開平市蜆岡鎮開平市玲瓏醫院徐娜家庭、遂溪縣烏塘鎮芳流墩村林雪平家庭、揭陽市榕城區新興街道新興南社區張舜芳家庭、汕頭市金平區永祥街道永興社區陳映芳家庭、中山市三角鎮光明村古細嬌家庭、東莞市塘廈鎮石鼓社區黃鳳賢家庭、惠州市惠城區橋東街道東河社區趙喜昌家庭。

  李玉枝的丈夫“鋼鐵戰士”麥賢得在1965年身負重傷,導致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喪失,右邊肢體萎縮。妻子李玉枝40多年來用她真摯無私的愛、深沉細膩的情、博大的胸懷和堅強的毅力,創造了醫療護理史上的奇跡,使丈夫從一個有嚴重後遺症的一級傷殘病人,逐步擺脫病魔走向健康人的行列。李玉枝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榮譽。兒子麥海斌在部隊立功,轉業後被評為優秀幹部,兒媳隨艦隊到太平洋執行任務,被評為優秀黨員。女兒麥海珊在部隊立功,女婿當警察多次被評優。

  陳兆年家庭尊老愛幼、愛崗敬業、鄰裡融洽、熱心公益。陳兆年秉承父輩的良好作風,注重學習、精益求精,將公司發展成為國內大直縫焊管的龍頭企業,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她的丈夫陳曉軍是一名退伍軍人,主持的100多個爆破工程項目中,無一發生安全事故。陳兆年積極參與街區活動,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在她的帶領下,公司為公益事業累計貢獻超過2億元。

  陳如豪家庭傳承擔當、仁愛、友善的家風,以此育人處事。兒子陳文亮是一名巡警,1997年,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身負重傷,成為“植物人”,至今昏迷不醒。陳如豪夫婦19年如一日地照顧兒子吃喝拉撒,給兒子翻身擦背、推拿按摩。患難之中,他們堅強不息、樂觀自尊,從來沒有要求任何特殊照顧,甚至拒絕了兒子單位所分配的福利房。同時,他們積極為支援家鄉建設、抗震救災等捐款捐物達12萬元。陳如豪、吳清琴夫婦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榮譽。

  韓世國和妻子張銘都是深圳市福田區的小學教師。2012年至2014年,夫妻二人兩赴新疆喀什市第十八小學支教。援疆期間,他們在學校組建少數民族教師研修團隊,幫助少數民族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在維吾爾族學校開設並推廣繪本閱讀課程,培養少數民族孩子學習漢語的興趣,深受孩子們喜歡。返回深圳後,又為喀什聯繫捐贈幫扶款139200元支持基礎教育事業。

  吳主剛是一名派出所民警,妻子何少冰是一名護士。2006年,吳主剛與犯罪分子搏鬥過程中身負重傷,生命垂危。在何少冰的深情呼喚和愛的守候下,吳主剛最終甦醒,並於2008年1月返回工作崗位。2013年以來,吳主剛負責的派出所大調解中心以年均780多宗的成功調解量和85%的一次調解成功率成為全區治安調解工作的排頭兵,有力促進了轄區和諧穩定。

  劉利霞的丈夫熊永和曾是一名環衛工人,收入不高,劉利霞擺小攤幫補家用,但夫妻二人近30年來一直堅持用省吃儉用攢下的辛苦錢,甚至還向親戚借錢資助貧困學生。為了更好地捐資助學,夫妻倆做起小本生意,經營所得全都用在貧困學子身上,自己則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劉利霞家庭累計捐資150多萬元,延續了26名貧困學子的讀書夢。

  徐娜和丈夫董淑猛2004年從醫學院畢業後,自願到大山深處的麻風病專科醫院工作。10多年來,他們將病人當作親人看待,除了醫病治病,還十分關心病人的心理健康,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難。醫院地處偏遠,交通通訊不便,醫療設備簡陋,他們迎難而上,自己下田種菜解決生活之需。他們還積極開展宣傳,減少社會對麻風病人和康復者的歧視。

  林雪平老人是一位不識字的普通農村婦女,卻有良好道德情懷,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注重言傳身教。她和丈夫洪茂祺堅持用“德為重、孝為先、和為貴、勤為本”的家訓和“自強不息、艱苦樸素、團結和諧”的家風教育引導子女,鼓勵子女上進成才。在他們的教育熏陶下,大兒子是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40多部著作;其他子女也分別創作並出版多部詩集和散文集等;孫輩在全國各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小説共300多篇(首)。

  張舜芳一家多年擁軍不輟,丈夫、兒子、大女婿、二女婿都是軍人。丈夫在部隊期間,她獨力承擔家庭責任,全力支持丈夫投身國防事業。從1990年開始,她25年如一日,對駐地“紅一團”上學的近300名部隊子女在生活上給予細心照顧,在學習上認真輔導,為許多軍人解除後顧之憂,譜寫了“雙擁”新篇章。

  陳映芳在丈夫吳光漢車禍致殘的情況下,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經過她的精心照顧和護理,丈夫奇跡般康復。陳映芳雖身患殘疾,卻努力克服困難,誠信經營書報亭。她是汕頭市首個“愛心亭”亭主,在十多年經營中,她拾到顧客的錢物達10多萬元,都想方設法一一歸還失主。她關心孤寡和貧疾老人,把經營書報刊的贏利拿去幫助貧疾的老人。她扶殘助殘,想方設法幫助多位殘疾人解決就業。

  古細嬌與丈夫李呈朝20年來一起經營飼料銷售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他們非常關心身邊的弱勢群體。為了幫助部分殘疾人就業、創業,除了教給他們養殖技術,還把飼料以成本價賣給他們,甚至以賒銷的方法給予幫助。古細嬌夫妻經常到失足青年的家中,感化他們,為他們解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已有多人明顯向好。

  黃鳳賢與丈夫黃健強全家四代同堂,五兄弟攜各自的小家庭與父母同吃同住在一起,23年不分家。而將這個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就是五兄弟各自的妻子--五妯娌。她們孝老愛親,讓27口的大家庭和睦相處。27張嘴,吃飯是件大事,五妯娌輪流買菜,從沒因為家務事鬧過意見。她們不離不棄,細心照料重病婆婆直至去世。為了使公公黃照穩不覺得孤獨,五妯娌輪流陪公公聊天、散步。

  趙喜昌曾是雷鋒生前所在團的雷鋒班戰士,2008年他組織成立惠州志願者救撈隊,8年來風雨無阻,義務救人,成功挽救30多名溺水者的生命,無償打撈200多具溺水者屍體。他積極開展防溺水公益宣傳活動。由於常年在外奔波,家務事都落在妻子吳劍秋身上,她以此默默支持著丈夫。趙喜昌家裏除了小外孫,都是共産黨員。趙喜昌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榮譽。

  (原標題:13戶廣東家庭被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