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助推中企海外並購井噴 專家建議對並購項目充分論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陽):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跨境並購總額1739億美元,同比增長68%。這意味著,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跨境並購最大收購國。日益複雜的國際宏觀形勢下,中國企業何以熱衷海外並購?在12月16日舉行的2016中國並購合作聯盟並購高峰論壇上,與會的專業人士表示,國內的改革需求和全球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促成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井噴,建議企業對並購項目充分論證。
今年以來,中企交易額超過3億美元的大型交易已達28筆,而去年同期僅為21筆。在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萬達收購AMC、美的收購東芝等一系列知名並購交易推動下,2016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以創紀錄的速度發展,早在今年年中就已超過去年全年交易額。
海外並購數量井噴,金融業感受深刻。中國並購合作聯盟發起方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中企海外並購井噴背後,是中國如火如荼進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升級要靠創新驅動,如今的創新需要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條件,客觀上離不開跨境並購的支持和推動。洪崎説:“供給側改革給經濟轉型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企業重大資産並購重組交易活躍,傳統産業兼併整合、産業升級的訴求明顯,新興産業內部也存在大規模整合的需求。這些都將形成未來並購市場良性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曾擔任高盛投資銀行經濟研究執行董事的知名投資人胡祖六認為,除了獲取技術、品牌、專利等IP(知識産權),以及開拓市場等因素以外,中國海外並購的不斷升溫也是為了滿足對經常項目盈餘資金再利用的需求:“宏觀角度來看,即使今天我們説央行、外管局擔心資本外流、擔心匯率貶值,但是今天為止中國還是經常賬戶的盈餘國,就是中國的國內儲蓄高於國內的投資,有這麼一個餘額,過剩的儲蓄一定要循環回流到國際市場,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力量。”
當然,除了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外並購的冷思考也不可或缺。近年來,一些國內企業投資海外地産物業,屢屢在市場高點搶資産,企業對在境外並購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礎工作研判不足,對並購項目沒有進行充分論證,暴露出諸多盲目性。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表示:“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就是説你要排斥掉一些短期的行為,一個企業要搞兼併收購,一定要有明確的一些定位,你是要提升你的産品的形象、技術的突破,還是説你是要通過進入市場,佔領一些市場的渠道,就是説圍繞企業最關鍵的,還是它的産品戰略和市場戰略,不能衝動,衝動一看便宜就上、就收,收購之後怎麼辦,怎麼整合,怎麼發揮你企業的效率,這個很關鍵的。”
除了企業加強理念、人才、經驗等方面的能力以外,面對愈來愈強的歐美“反全球化”浪潮,加強中國的市場化機制建設同樣非常重要。清華大學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CEO高西慶説:“除了在經驗上、文化上、人才上、機制上有所調整之外,還是要有重大的意願帶動我們整個機制上要往前,使得我們機制能夠真的向著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向著這個方向努力,我們才會真的有前途,才會真的不在乎外面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