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韓國進入"後樸槿惠時代"

2016-12-17 08:03:17|來源:光明日報|編輯:靳松

  【國際觀察】

  10月初爆發的樸槿惠“親信干政門”日前迎來關鍵節點:韓國國會表決通過對現任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樸槿惠立即被停職並聽候憲法法院的最終裁決。最終裁決無論結果如何,從某種程度上説,都預示著樸槿惠時代的終結,韓國正進入“後樸槿惠時代”。

  從“邪教疑雲”到“閨蜜干政”,再到號稱百萬民眾參與的抗議集會,“嫁給國家”的樸槿惠最終還是沒能逃脫韓國總統大多難以“善終”的吊詭結局。在野黨將彈劾樸槿惠的理由大概歸結為三點:縱容崔順實干預國政,違反憲法;在應對“歲月號”沉船事件中未能有效保護民眾生命,未盡職盡責;在崔順實脅迫大企業向其捐款一案中,涉嫌受賄。一言以蔽之,樸槿惠“私而忘公”或者“公器私用”。而這一點正犯了現代政治的大忌,也觸發了韓國民眾對高層腐敗的深刻記憶和敏感神經。

  長期以來,虛弱的政黨政治和強大的財閥體制始終困擾著韓國社會。表面上是金大中、盧武鉉等領導人“擊鼓傳花”式的“青瓦臺魔咒”,背後實則是韓國積弊已久的政治制度。

  一方面,地方主義和裙帶關係始終是政壇潛規則。人們往往傾向於無條件支持特定地區的政治人物或者家族,政客之間也常以地域或是派別劃分敵友親疏。而本應在現代政治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政黨卻顯得存在缺失,各政黨走馬燈式的分化重組、變換名頭就是政黨缺乏核心理念堅守的表現。

  另一方面,已然成為文化符號的財閥體制也使得韓國的政商關係始終難以理清。濫觴于戰後安排的財閥體制,使得整個國家被十來家營業額佔據GDP八成多的大企業牢牢綁架。政客為了競選和掌權要巴結依靠財閥,財閥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也要拉攏團結政客。利益交錯之下,國家治理這種頭等大事成為政客和財閥組成的小圈子裏推杯換盞的一場場利益交換。儘管韓國民眾對這一怪現狀早就恨之入骨,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街頭,呼籲變革,但尾大不掉的體制積弊卻依舊不動如山,樸槿惠此次遭遇的政治夢魘顯然只是韓國政治痼疾的週期性發作。

  回到樸槿惠“親信干政門”本身。儘管最終裁決還沒出來,但無論是從跌入谷底的支持率、還是從眾叛親離的政治格局來看,樸槿惠幾乎無力回天。加之韓國檢方連日來爆出的不利消息,樸槿惠很可能難逃被起訴的命運。而在新總統上任前的“政治空窗期”中,紛亂折衝將是韓國政治的新常態。

  一是圍繞憲法法院對彈劾案的裁決進程,執政黨新國家黨和在野黨對立明顯。前者希望穩步推進,越慢越好;後者則巴不得法院快刀斬亂麻,徹底讓新國家黨一蹶不振。二是從此番彈劾案投票看,新國家黨內部分裂嚴重,如何與樸槿惠切割,如何儘快修整止跌、迎接大選,也是個嚴峻考驗。三是朝野政黨圍繞2017年韓國總統大選的佈局已然拉開,各方面的博弈衝突也逐步進入白熱化。

  當前,韓國政壇各派系正緊鑼密鼓地應對“後樸槿惠時代”。執政黨新國家黨方面,親樸派和非樸派已經在為黨內領導職務吵得不可開交,但卻始終無人能夠力挽狂瀾、穩住局面。而在野黨方面也開啟了群雄逐鹿的戲碼,第一大在野黨民主統合黨黨首文在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城南市市長李在明的最新民調支持率分列前三。樸槿惠給保守派帶來的負面影響、左翼政黨的各自為政、“韓版特朗普”李在明的異軍突起等一系列因素的交織,使得接下來的韓國大選撲朔迷離。當然,更值得韓國民眾擔憂的還有不大景氣的經濟。據研究機構預測,韓國第四季度的居民消費可能進一步萎縮,經濟增長率僅會略高於0%,多事之秋的韓國未來或許還要面對更多的“雪上加霜”。

  樸槿惠時代的終結是韓國國民的選擇,也是韓國政局新一輪角力的開始。在“後樸槿惠時代”,不確定性和混亂將是揮之不去的關鍵詞。

  作者:姚億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