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霧霾天氣于19日夜間進入最嚴重時段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維):目前,京津冀等北方省市正處於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霧霾天氣,而從19號開始,霧霾天氣將進入最嚴重的時段。對此,環保部將進一步加大對各地的督查力度,盡最大努力減輕重污染天氣影響。
從16號到21號,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等省市深陷霧霾、40個城市發佈重污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佈橙色預警、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本輪空氣重污染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來襲霧霾之最。不過,截止到目前,民眾感受到的污染程度似乎和預警相對應的污染程度相去甚遠。那麼,橙色預警、紅色預警是不是有些反應過度?
環保部18號發佈的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通報顯示,這些措施都是值得的。根據通報,各地由於污染物排放的減少,污染積累速度變緩,重污染發生過程較預測結果有所推遲,峰值濃度有所降低,啟動紅色預警的23個城市污染程度均較預測有所減弱,約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一級。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指出,這説明區域聯防聯控的機制取得一定效果。
馬軍説:“這次啟動應急是一個大範圍的,主要也是因為現在的污染不是一城一地的問題,現在的重污染天氣的應急必須從區域的角度去協調,進行聯防聯控。這次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最終還是要精準的識別區域霧霾的源頭,有針對性的在重污染氣團形成和傳輸的路徑上進行更加精確的減排。”
不過,環保部派出的13個督查組對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的督查也發現,各地仍存在防治污染不足的情況。比如部分企業、工地沒有嚴格落實停産停工要求,還存在露天焚燒治理不到位、一些小企業違法排污等問題。
對此,有民眾質疑,對於違法排污的行為為何不在平時就予以打擊,而僅在出現重度霧霾時才監管起來?對此,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其實平時環保部也在進行監管,一則環保部門工作還需加強,但在它背後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日常很多監管措施常常受到地方的干預。這也是為何中央要派出督察組,環保部要約談很多地方的市長,就是因為其實監管不嚴的背後很多時候有地方政府的因素。後續應急的時候,可能壓力比較大,地方干預就會有所收斂,但日常的時候這種保護又會加強。所以現在督企還需督政。”
馬軍建議,下一步各地應根據環保法等規定實行排污企業信息公開,這樣才有助於形成長效的監管機制。他説:“一是加強問責;二是要依據新的《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各地公開發佈重點排污單位的名錄,按照大氣法的要求讓這些企業每個小時把數據都公開出來,試想每個小時如果都在公開,那些沒有治污設施的企業的數據肯定超標。在社會的共同監督之下,地方保護就會有所遏制,形成更長效的、法制化的監排。”
根據預報,隨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的持續,19號夜間到21號夜間將是本輪霧霾天氣最嚴重時段。環境保護部將加大督查力度,嚴格督促各地政府落實應對措施,嚴厲打擊頂風作案的違法排污行為,盡最大努力減輕重污染天氣影響,保障民眾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