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浙江因時制宜精準調控樓市 讓市場回歸常態

2016-12-19 21:05:09|來源:浙江在線|編輯:靳松

  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這句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出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經傳播就成為輿論關注熱點。

  房子的基本功能是居住,不是用於投資和投機賺錢。在當下一些城市房地産市場泡沫再起的時候,強調這一常識,意義非同尋常。它明確了中國房地産市場的戰略定位,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安居夢能否如願實現。

  正如人民日報微博所言,“對於中國人,房子不單是劃分公私的墻、消除疲勞的床,更是家庭觀念的載體、心靈跋涉的港灣。面對脫實向虛的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建立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為抑制泡沫,更為漂泊的身心找個歸宿安個家。”

  誠哉斯言!百姓未圓安居夢,談何實現中國夢?

  在浙江,記者採訪的幾位經濟界人士,都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這一最新精神表示高度認同。泡沫滋生呈現的只是虛假繁榮,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産市場才是各方共同企盼的,也將是多贏的。惟願以此為重要轉捩點,讓市場參與者回歸常識,讓房地産市場回歸常態。

  因時制宜 精準調控

  樓市去庫存,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今年1月15日的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宣佈了今年去庫存的目標:力爭實現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不低於4500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消化週期控制在18個月以內,商品住宅消化週期控制在12個月以內。到3月底,省會杭州市區商品住宅庫存面積1053.7萬平方米,去化週期已經降到8.8個月。

  2月杭州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通知》。這個被市場稱為“杭十條”的重磅政策涉及優化土地供應、加強住房公積金保障、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房企轉型發展等多方面。儘管2月恰逢春節長假,但當月杭州新建商品房共成交7331套,同比增加58.4%,增速列歷史同期第一位。

  因成功舉辦G20峰會,杭州在國內外美譽度顯著提升,精明的炒房客蜂擁而至。杭州透明售房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顯示,僅9月7日至13日,外地人在杭購房比例達39.3%。在外來購房群體中,有74.6%的人買了一套,25.4%左右的人買了兩套及兩套以上。

  但這次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杭州市政府反應迅速。9月18日,杭州發佈限購政策,除富陽和大江東外,暫停在杭州市區限購範圍內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出售住房。

  “外來投資性購房比例過高,雖然短期對消化庫存有幫助,但從以往經驗看,外來購房群體過於密集、投資購買比例過高,往往帶來較多後遺症,如未來二次供應過大、二手房集中拋售等問題,不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杭州透明售房研究院院長方張接認為。

  繼9月打出樓市調控組合拳後,針對市場高燒不退的形勢,11月10日起杭州房地産調控再升級:實施進一步住房限購,上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和商業性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同時暫停發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加強對首付資金來源的審核、對土地競買資金來源的審查。

  在政府有效及時的調控下,杭州樓市漸漸回歸理性,進入縮量盤整狀態。從上半年去庫存到下半年抑泡沫,體現的是政府把握時機、掌握力度的精準調控水準在提高。

  因城施策 消化庫存

  一邊是熱點城市房價輪番上漲,一邊是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這也是困擾全國大多數省份的難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

  今年6月,我省發佈《浙江省房地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明確要“去”的庫存是一些區域性、結構性的庫存,如縣級市、中心鎮,要求“全面取消縣(市)購房落戶條件限制,放寬除杭州外的設區市市區購房落戶關於建築面積、資金額度要求”。

  有效去庫存,需要區分不同對象精準施策。今年,杭州、嘉興等少數熱點城市出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調控措施;在金華,除了鼓勵農民工進城購房,還通過棚改貨幣化安置,打通普通商品住房與安置住房通道,實現消化庫存與民生兜底的雙贏。

  落實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特別是子女上學問題;出臺優惠政策,對農民工購房進行補貼;努力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這些措施針對農民工需求痛點,效果很快顯現。我省的實踐已經證明,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只有提高城市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才能吸引農民進城買房安居。

  通過抓好商品房銷售、力推棚改貨幣化安置、用足用好住房公積金、加強土地供應管控等一套“組合拳”,我省有效破解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省住建廳房地産市場監管處處長壽歡林告訴記者,到下半年,我省房地産市場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為穩房價,因為庫存已經回到了合理區間。

  多管齊下 抑制炒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産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大家很關注,明年的浙江樓市會如何回應?

  浙江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説,浙江按照中央精神在調控房地産市場,及時出手遏制了熱點城市房價過高的苗頭,有效紓解三四線城市庫存過高的難題。而且浙江已經有效嘗試因城施政,推行長效機制力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止大起大落。

  民銀智庫50人論壇研究員馮焱東指出,明年抑制房價泡沫,要從金融入手。巨量資金的支持,低廉的資金價格,高比例的杠桿,在這一輪房地産局部過熱中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2017年調控逐步走向分類調控、因城施策,金融調控的主動性會增加。宏觀上管住貨幣,意味著無論是開發貸款還是按揭貸款,規模上肯定會控制住。微觀信貸上,合理自住購房會繼續支持,但要嚴格限制資金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事實上,來自銀行房貸部門的信息顯示,銀行方面已經開始對炒房客説不。目前不僅第三套房不放貸,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也被提高。

  接受採訪的一些人士也認為,特別是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説,住房消費觀也應有所調整,應從有住房變成有房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這對培育規範的租賃市場都是利好。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無論是從滿足各層次住房者的需求,還是改善城市住房供給結構,都有益處。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