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中東之行專家談】中國在中東的角色:傾聽者、建設者和合作者

2016-01-22 18:35:28|來源:中青在線|編輯:杜軍帥

  作者:楊寶榮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

  隨著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三國,國際熱議不斷:“中國輸出發展理念”、“中東國家向東看”等不一而足,凸顯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參與中東事務中的同時,也體現出不同行為體對中國中東外交政策的複雜心態。

  訪問全球焦點地區,體現了中國政策在國際事務中的一貫立場,同時也體現了本屆政府上臺以來,中國在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基礎上參與全球治理的大國立場。中東國家對深化對華友好關係的共識並非是“媚強”,而是對中國一貫主張的國際關係中的平等原則的認同。

  忠實的傾聽者遠勝自大的説教者。長期以來,國際霸權、發展不平衡是造成很多國家出現動蕩的主要原因。了解當事國的關注,站在主權國人民長遠利益角度考慮發展面臨的問題,是解決存在問題的基礎。早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南非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時,就明確表示,希望在發展同各方關係中首先要扮演一個傾聽者,“聽聽非洲國家對發展中非關係的想法”,同時也 “呼籲國際社會傾聽非洲的聲音,尊重非洲意願,發揮建設性作用”。 同樣,在中東中國也一直扮演著忠實傾聽者和建設者角色。之所以在長期的阿以衝突中保持同各方的友好合作,傾聽和建設無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傾聽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尊重。無論是塞西政府上臺後對華訪問提出的希望加強多領域合作促進其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聲音,還是在多年的伊核問題談判中伊方立場,“中國聲音”完全立足於“和平穩定”、“對話合作”,充分照顧了當事國的發展關注。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中東,表明中國在傾聽基礎上對當前動蕩中東的穩定和發展正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互利共贏的踐行者強于狹隘的謀私利者。誠然,中國經歷多年的工業化發展,有著明顯的産能過剩及轉出需求。但是,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正如上世紀60年代後隨著歐美戰後重建的完成,國際資本流動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樣,當前中國的産業升級意味著將帶動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走向增長和繁榮。中國深切理解中東各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進步的迫切需求。對接中國的發展,通過“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是習近平訪問中東帶給各國人民的發展選項。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的文章所指,中國希望中東國家能夠成為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平等開放的合作者才是共同秩序的構建者。如果説阿拉伯國家的“向東看”是一種外交選擇,那麼這種選擇源自於自願。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命運共同體無不是中華民族復興中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如果説中國的發展經驗受到關注,並非中國在崛起中輸出經驗和價值觀。廣大發展中關注中國發展經驗,更多體現出發展中國家對通過增長解決發展的迫切願望,以及對中國成就的範式認同。這是各國在發展道路上對世界發展經驗的判斷和完全獨立自主選擇。儘管中國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但無論同領先工業化進程數百年仍問題層出不窮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同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存在民不聊生、兵荒馬亂的殘酷現實相比,中國在發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也是史無前例的。構建新型國際關係,需要各國平等參與,在互利共贏中實現國際關係的可持續發展。“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崛起中的重要外交理念正在得到中國政府強有力的踐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