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升空 將提升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
資料圖:中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碳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圖片來源:新華網)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柳青):12月22日3時22分,中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碳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顆衛星將使中國初步形成針對重點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對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環過程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聯合國有關機構評估,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已經上升到25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並且依然呈上升趨勢,地表溫度也在逐年升高。因此,精確監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狀況已成為有效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應對的迫切需求。
此次中國首顆碳衛星的成功研製和後續在軌穩定運行,將初步形成針對全球、中國及其他重點地區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填補了中國在溫室氣體檢測方面的技術空白。中國科技部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介紹説:“中國是在2007年向全世界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大家也都知道應對氣候變化,最核心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溫室氣體,實際上和其他的溫室氣體還不一樣,因為和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甚至和每個國家的經濟基礎直接相關。碳衛星是一個對地觀測的衛星,具有全球觀測的優勢,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掌握全球大氣的二氧化碳,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行動,我們應該有話語權,有話語權前提就是應該知己知彼,所以我覺得碳衛星應該肩負這樣一個使命。”
據了解,碳衛星實現大氣溫室氣體探測是基於大氣吸收池原理。大氣在太陽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會呈現光譜吸收特性,碳衛星通過精細測量其光譜吸收線,可以反演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碳衛星工程總體副總指揮、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龔建村指出,碳衛星的相關載荷將使中國在大氣二氧化碳監測方面躋身國際前列:“衛星配置了高光譜和高空間解析度的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雲與氣溶膠探測儀,利用衛星的觀測數據,經過地面應用系統的處理,可以定期的獲得全球二氧化碳的分佈圖。”
在發射成功並經過半年的在軌測試後,碳衛星將正式投入運行。衛星每16天對地球進行一次全面體檢,檢測的數據發送給地面,經過解析和處理可以最終形成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排放情況的 “體檢報告”。
中國科技部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表示,此次發射的碳衛星實現了四個方面的技術創新:“一個創新是大面積光柵(注:一種光學器件);第二就是精度高的高光譜的二氧化碳監測儀,解析度是非常高的,三個特徵波段,大概兩千多個譜段;第三個就是整個衛星姿態的敏捷程度是非常高的,碳衛星上天之後像跳華爾茲舞一樣,靈敏度非常高;第四個創新點就是整個反演模式,我們當時定的目標是要優於四個PPM,這個反演也是難度非常大的。”
據介紹,碳衛星數據將載入到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除向國內各類用戶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外,還將通過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GEOARC)發佈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