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解優化農業産業産品結構

2016-12-23 11:16:2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農,天下之大業也。”“三農”工作一直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撬動了現階段強農興農的支撐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優化農業結構。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習近平指出:“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産業産品結構。”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講解優化農業産業産品結構

  圖為: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調研。這是4月25日下午,習近平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向村民們問好。

  優化産品結構。近年來,我國農業出現了供給與需求嚴重錯位的現象。出現國外的奶粉、大米、水果等農産品大量涌入國內市場,而國內價格傷農事件頻出,甚至出現了“奶農倒奶”等極端情況。問題出在供給端——農産品結構不合理:中低端産品過剩,而高精端産品稀缺。習近平指出:“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品質、服務跟不上。”從我國農業的現狀來看,産品供需結構嚴重失衡。一是缺品類,想要國內也買不到;二是缺高端産品,有的品類大部分靠進口,有的甚至100%靠進口;三是量的失衡,有的品類過多、有的低端産品大量過剩。習近平指出:“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一些供給沒有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牛奶就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信譽保障的要求,大豆生産缺口很大而玉米增産則超過了需求增長,農産品庫存也過大了。” 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産品結構,把提高農産品品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增加市場缺、銷路好、品質高的農産品生産,調減滯銷品種生産;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創建、品質安全監管,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農産品供給的信任度。當前突出的是適度調減玉米等供過於求的農産品生産,推進糧改豆、糧改飼,促進供求平衡。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合理調整糧食統計口徑,科學開發各種農業資源,不僅要盯著耕地、盯著糧油調整,而且還要盯著山海、盯著林草調整;統籌糧經飼發展,推動肉蛋奶魚、果菜菌菇全面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農産品供給。要著力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堅持“産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發力,推升我國食品和農産品生産的品質安全門檻,形成品牌擔保品質、優價激勵優質的正向激勵機制。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