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一個“柴磚銀行” 叫響一個村的生態文明

2016-12-26 20:12:25|來源:浙江在線|編輯:杜軍帥

  浙江在線12月26日訊“以前這裡遍地臟兮兮的建築垃圾,現在竟變得這麼詩情畫意,充滿鄉野田趣,太令人刮目相看了!”昨天上午,走在一步一景的海寧市馬橋街道新塘村,年過花甲的海寧攝影愛好者胡利林讚不絕口。

  新塘村是潮鄉海寧一個普普通通的行政村,過去也像許多村子一樣,零零散散地堆放著村民閒置的磚塊、瓦片、柴火、老壇子、老缸,嚴重影響著生態環境和村民們的生活品質。但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新塘村頗有創意地開設了一個“柴磚銀行”,大大改變了這一現狀。

  自從有了“柴磚銀行”,新塘村村民紛紛把閒散的磚塊、瓦片和柴火存進“銀行”,不僅收穫了風景如畫的美麗庭院,還激發了全體村民的生態文明意識。

  村裏搞起“柴磚銀行”

  在新塘村,一道道用磚塊、瓦片、老缸、老壇子等大量鄉村閒散物甚至是廢棄物所建造的非常養眼的小品景觀,時不時地就會迎來成群結隊的攝影愛好者,讓他們讚不絕口,這都是因為村裏的“柴磚銀行”。

  什麼是“柴磚銀行”?村裏為什麼要辦“柴磚銀行”?新塘村黨總支書記姚強忠説,顧名思義,“柴磚銀行”就是存放柴火和磚瓦的“銀行”,村裏辦這個“銀行”就是要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好處,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閒置的磚瓦,村民捨不得處理,主要是擔心説不準什麼時候還會用;各類的柴火,村民也捨不得處理,主要是因為村民每逢紅白喜事還有用柴火燒飯菜的傳統。

  “儘管這些東西隨處亂堆影響環境,但你不處理我不處理大家就都堆在房前屋後。”姚強忠告訴記者,在充分走訪群眾後,村裏想了個既能讓農戶的柴火和磚瓦等妥善安身,又能有效解決亂堆放問題的好辦法,於是成立了“柴磚銀行”。

  新塘村“柴磚銀行”設在村子的東北角,佔地4畝,由一個廢棄的水泥廠改造而成,主要存放村民閒散的磚瓦和柴火。“我們向村民收購磚頭每塊0.1元,瓦片每塊0.03元;如收購時村民要寄存,當場點清數量,由村裏統一清運,不收費;農戶存柴火也當場點清數量,由村裏統一清運,也不收費。”姚強忠説,“農戶存磚瓦和柴火後,村委會會統一開具‘存單’,農戶有需要時可憑‘存單’免費領取,考慮到時間長了柴火會變輕甚至腐爛,村裏把寄存的有效期設為5年,並約定領柴火時打8折領取斤兩。”

  引發村民“生態覺醒”

  村裏有了“柴磚銀行”,閒置的柴磚有了好去處,在村委會的動員下,一撥接一撥的村民把柴磚存進“銀行”。村裏又用部分磚瓦和群眾捐獻的已經廢棄的老壇子、老缸做了一些小品景觀,村容村貌逐步好轉,村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昨天中午,記者在新塘村遇到幫村民運柴磚的拖拉機駕駛員湯華強時,他已跑了整整3趟。“今天早上,讓我拉磚最多的是周家場小組的周明,他一次就存了1800多塊磚。”湯華強説,“村民在存磚前一般會打我電話預約,家家戶戶都拿出了閒散柴磚。”

  自今年7月幫村民運輸柴磚以來,湯華強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之前村民還有些擔心以後會用到這些柴磚,不願拿,如今他們都爭先恐後地拿,我們起先預計能從村裏收到60萬塊磚,現在看來應該能收到80多萬塊。”

  在新塘村,應建利同許多村民一樣,磚瓦、柴垛、老壇子、老缸房前屋後四處亂放。“自從村裏有了‘柴磚銀行’,家家戶戶都把不用的柴磚存進去,我家也存了不少,還把幾隻不用的腌菜老壇子捐了。”應建利説,村裏利用這些老壇子築了一堵景觀墻,“大家看著非常養眼,都不忍心隨意亂扔垃圾,村裏的環境也越來越漂亮了!”

  新塘村青年陸書欣、朱程宇和錢袁凱是村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現在都是浙江樹人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大三學生。今年暑假,當發現村裏的一些泥水工和小工正用“柴磚銀行”的部分磚瓦、村民捐贈的老缸和老壇子在做一些挺有創意的矮墻、花園、小亭臺等小品景觀時,他們也紛紛響應村裏的號召,冒著高溫酷暑在村裏畫起了墻畫。“我是新塘村裏的一名村民,眼看村裏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生態意識越來越強,我們有責任為村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陸書欣説。

  生態環境“煥然一新”

  新塘村有了“柴磚銀行”,投資的是廢棄柴磚,收穫的是美麗庭院。記者漫步在新塘村,滿目皆是別具特色的創意景觀:或為一堵紅磚青瓦的小矮墻,墻體虛實相間,虛處鏤空並用青灰色的瓦片砌成不同圖案,非常生動;或為臨河“甕墻”,在河畔婆娑的綠葉下生機盎然,散發著復古的氣息;或為一座亭臺假山;或為一麵粉墻,雪白的墻面題著古詩畫著栩栩如生的水村漁市……無不叫人心曠神怡。

  “現在村裏河道潔凈,水非常清,每天早上推開家門,門前就是3個金黃色的稻草人模特,非常養眼,走到後院,還有美麗的墻畫,親戚朋友來到這裡,都説我們現在好幸福,天天生活在大花園裏,要是過去,房前屋後滿是建築垃圾,河道也臟得一塌糊塗,叫人看著心裏煩呢!”應建利笑言。

  “現在的新塘村俞家大溇,岸青水綠景色宜人,過去可是垃圾遍地,臟得一塌糊塗。”俞家大溇68歲的村民俞新良推開後門,心情特別舒暢。俞新良當過小工,還幫村裏做了些小品景觀,村裏還將在他家後院的大溇邊打造“柴草動物園”,“你看這牛、羊、豬、兔子,現在推開後門就能見到‘小動物’,這是多麼美的事情啊!”

  姚強忠欣喜地説,村裏建了“柴磚銀行”,騰出空間,有效遏制了違章建築的出現,還利用空間種植綠化,美化了環境,“生態環境煥然一新,以前村裏的河道大多是五類水,現在變成了四類水,好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三類水,空氣也比以前好多了!”

  水漲,船高。環境好了,村民對未來生活更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人們渴望村莊變得更加生態、環保。

  在姚強忠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一冊《水岸人家——斜路裏的故事》的設計方案。“斜路裏是我們新塘村的一個小地名,我們將以此為新的突破口進一步提升村裏環境。”姚強忠説,“柴磚銀行”開設以來,目前已存磚60萬餘塊、瓦片19萬餘塊、柴火11萬公斤,“隨著村民生態意識的進一步提升,為做好‘斜路裏的故事’,我們已請了浙江大學的專業團隊幫我們進行設計,明年就將投入五六百萬元建好,那時的新塘村將更生態、更美麗!”

  “以前來到新塘村,這裡滿是建築垃圾,河道裏也臟,現在來這裡真像換個一個村,環境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村裏也越來越富裕了,真應了習近平總書記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徜徉在鳥語花香的新塘村,胡利林無比快慰。

  (原標題:【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一個“柴磚銀行” 叫響一個村的生態文明)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