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兩化融合 加快發展信息經濟

2016-12-27 22:03:08|來源:中國網|編輯:楊玉國

  深入推進兩化融合 加快發展信息經濟

  ——學習《“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體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周劍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推進信息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勝階段,《“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將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構築信息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部署實施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應用與推廣工程。貫徹落實《規劃》的任務部署,以數據驅動為牽引,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産業能力和品質,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是加速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

  一、“十三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十三五”期間,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環境日益複雜,發展條件和動力將發生深刻變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首先,國際産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圍繞搶奪製造業制高點的競爭愈演愈烈,各國都在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加強戰略總體佈局和理論方法創新。發達國家圍繞新工業革命正在積極謀劃部署,對高端産業進行再調整再佈局。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則致力於抓住從工業化向信息化變軌發展的重大機遇,實現“換道超車”。總體而言,各國都認識到在這一重大轉型變革期,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定要從戰略總體層面進行謀劃和佈局,一定要探索並形成支持新發展的理論體系和創新方法,千萬不能因循守舊、坐井觀天,不能僅關注局部改進和優化,更不能用傳統工業化的發展理論、模式和方法推進信息時代的新型工業化。兩化融合是複雜巨系統,亟需形成適應信息時代發展規律的系統化新理論和新方法,從而有效推動戰略目標、發展理念、主要任務、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的互動融合和協調發展。

  其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需求迫切,落實到企業層面,就是要加速推動企業新型競爭能力與傳統競爭能力的更替。數據的驅動作用日益增強,以數據為核心重構生産要素,將促進以物質生産、物質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信息生産、信息服務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需降低對勞動力、土地、資本等一般性生産要素的過度依賴,不斷激發技術、管理、數據等高級生産要素的作用,有效優化要素投入結構,激發數據這一新驅動要素的巨大創新潛能,並通過數據不斷催化和轉化技術、管理、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作用,從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大力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供給品質。培育不同技術條件和市場環境下的新型能力,是推進兩化融合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我們絕不能僅聚焦于傳統競爭要素和能力,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忽視數據驅動這一未來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錯失通過信息化加速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戰略先機。

  第三,新一輪産業革命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將加快促進形成新型産業體系,生産力與生産關係均面臨創新和變革。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向産業領域加速滲透融合,推動産業基礎設施、生産方式、創新模式持續變革,産業變革的步伐正在不斷加速。新一輪産業變革既是技術變革,也是管理變革,傳統的以效率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戰,難以滿足信息時代以數據為驅動的個性化管理要求。長期以來,受制于傳統的“技術導向”思維,我們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存在技術和管理“兩張皮”、“重技術、輕管理”等現象,在強調技術創新的同時弱化了管理變革的迫切需求。儘管近年來有所好轉,但管理的短板效應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新技術背景下存在再度放大可能。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既要重視技術創新,也要著力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管理變革,不斷提高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協調性,加快形成産業發展新模式,培育服務新業態,釋放發展新潛能。

  二、“十三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立足新起點新階段,把握新要求新趨勢,“十三五”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以數據為驅動,著力打造支撐産業轉型的創業創新平臺,積極培育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構建支撐融合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提升産業新型競爭能力,加速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在基本思路方面,首先,既要注重技術創新,也要注重管理變革,引領生産模式從規模化向定制化、協同化、服務化方向變革,引領組織方式從科層制向扁平化、流程化、價值網絡方向變革。其次,既要注重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也要注重培育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信息技術在傳統産業的全面滲透融合推動傳統産業競爭能力優化升級,通過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互聯網時代産業新型競爭能力。第三,既要注重關鍵點突破,更要注重系統能力提升,一方面要通過信息化加快實現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等關鍵點的探索、培育和推廣普及,另一方面更要深刻認識新一輪産業革命所引發的顛覆性變革對跨專業、跨系統、跨企業、跨領域的融合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提升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第四,既要注重製造企業,也要注重ICT企業,充分發揮我國製造大國、網絡大國雙優勢,運用製造企業的“硬”實力,調動ICT企業的“軟”能力,形成軟硬兼施、融合創新的發展路子。第五,既要注重繼承發揚,也要注重創新突破,沿著企業、行業、區域等不同維度,加快從點的探索、線的突破、面的提升發展到總體層面的全局優化,加速從技術創新、管理變革、模式轉型發展到新型産業體系建設。在“十三五”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務方面,首先應加快構建基於互聯網的“雙創”體系,通過組織微型化、員工創客化,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其次,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推動數據、技術、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互動創新和持續優化,為系統推進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變革提供方法和路徑;建設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探索以數據為驅動的分業施策新模式。第三,推廣網絡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等生産新模式,引領生産方式持續變革。第四,培育基於互聯網的産品和服務,大力發展工業電子商務等平臺化服務新業態,推動産業價值鏈向高端躍升。第五,提升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營造製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新生態,提高行業融合創新能力。第六,發展智慧裝備和産品,加強智慧産業關鍵技術攻關,以支撐促進形成新型服務業態及生産製造新模式。第七,完善自動控制與傳感、核心工業軟硬體、工業雲和智慧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提升産業轉型創新發展的支撐服務能力 。

  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將兩化融合作為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加快發展信息經濟,既有理論的超前性,又有實踐的堅實基礎,我們應緊抓“十三五”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開闢一條務實有效、融合創新的兩化融合發展之路,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開出良方,提供中國解決方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