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綦江 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

2016-12-27 15:16:23|來源:華龍網|編輯:韓宇辰

  【摘要】重慶綦江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在傳統産業上大刀闊斧做“減法”,在新興産業上做“加法”。交出一份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圓滿答卷。

  

  綦江北渡工業園區

  

  海塑建材生産車間 攝/陳星宇

  綦江,曾是重慶市著名的老工業基地。

  如今,一幅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美圖正在這裡徐徐展開:鋁精深加工、汽摩整車及零部件、建築産業現代化三大新興産業取代了煤炭、鋼鐵和齒輪“三桿老槍”;多個基金隨時為企業提供擔保和投融資服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平均審批承諾時限減少了25%……

  重慶綦江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在傳統産業上大刀闊斧做“減法”,在新興産業上做“加法”。交出一份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圓滿答卷。

  圍繞功能佈局實現工業強區

  齒輪,曾是綦江的重要産業。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齒輪、煤炭和鋼鐵三大傳統産業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反而留下了“黑、老、粗”的沉重包袱。未來的路怎麼走?是重慶市綦江區委、區政府急需探索的命題。

  “有過徬徨、有過茫然、有過苦惱、有過取捨。”重慶市綦江區委書記潘毅琴説。

  時光逆流,幾年前,綦江工業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許多人對於發展工業的信心不足,在工業主導還是特色效益農業主導兩個方向不斷權衡。

  “兩件大事,讓我們的思路定了下來。”潘毅琴説,一是2011年底綦江正式升區,二是2013年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兩件大事都為綦江指向了工業立區、工業興區、工業強區的道路,尤其是後者,賦予了綦江城市發展新區功能定位,承擔起工業化主戰場的重擔,讓全區上下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就是把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在隨後出臺的“四區一城”發展戰略中,該區將打造“産業轉型升級發展區”放在了首位。

  如何轉型?

  “結合綦江實際,我們進行了優化佈局。”潘毅琴説,首先,利用煤炭資源豐富、鐵路線發達的優勢,實行“鋁電聯營”:將南部山區的煤運至北渡鋁産業園發電;依託較為便宜的電價,生産電解鋁鋁液,供給周邊的下游産業鏈企業,形成以“精深鋁産品加工”為主導的高端鋁合金産業。

  其次,結合齒輪加工業歷史悠久的優勢,升級壯大裝備製造産業集群:重點在橋河工業園打造汽摩整車及零配件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形成年産105萬輛的摩托車以及30萬輛的汽車整車的産能。

  最後,利用煤發電後餘下的廢渣及區內豐富的資源為建築産業現代化生産基地的建設和運營提供有利的物質基礎條件,發展以住宅産業化為主的建築材料産業。

  統籌整合資源推動結構調整

  思路既定,如何發力?

  “招商引資,化零為整。”重慶市綦江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説,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鏈條發展,促使工業集約化、集中化、集群化發展。

  位於北渡鋁産業園的重慶旗能電鋁有限公司,是重慶鋁廠環保搬遷後重組的一家企業,也是綦江煤電鋁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和其他鋁業公司不一樣的是,該公司的産品不是那些固態的鋁製品,而是鋁液——通過向下游配套企業供應鋁液,該公司與配套企業均縮減了生産流程,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實現了共贏,從而帶動北渡鋁産業園全部企業實現盈利,這在當下的經濟大環境下顯得殊為不易。

  目前,綦江工業園區已形成了北渡鋁産業園、橋河工業園、通惠食品園三大組團,以及三江老工業基地和永城、石角、安穩等小企業創業基地。今年1月-11月,“三園”、“兩基地”規上工業累計實現産值308.4億元,佔全部規上工業總産值的72.4%。北渡鋁産業園還被市政府確定為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鋁産業特色建設基地。

  對原來過剩的産能,該區也進行了大幅“刪減”,尤其是煤炭,經過幾輪關停並轉,綦江的煤礦數量從2013年的30家縮減至目前的9家,煤炭對綦江經濟的影響正日益減少。

  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綦江工業轉型取得成效:近年來,綦江工業經濟年均增長11.5%,其中規上工業年均增長更是達到20.5%,順利實現再造一個綦江工業的目標。“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全區預計可實現規上工業産值468億元,同比增14.5%,工業經濟充盈著健康活力。

  搭建發展平臺激發企業活力

  市場經濟體制下,“小政府、大市場”的態勢日趨明顯,也是合理的結構。綦江對此心知肚明:“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主角。如果不激發他們的活力,如何保持發展動力?”

  為此,綦江搭建了多個平臺,幫助企業發展壯大。例如,通過設立産業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轉貸應急週轉基金、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基金等多個基金,幫助企業提供擔保和投融資,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又如,出臺了《重慶市綦江區鼓勵投資若干優惠政策》、《重慶市綦江區科技創新扶持辦法》等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鑽研技術、努力創新。

  在《重慶市綦江區科技創新扶持辦法》中,該區提出,凡首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或與大學、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分別一次性獎勵60萬元、40萬元、20萬元;被認定為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4萬元。

  為了加速企業的投産,綦江還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審批時間由262個工作日縮減至25個工作日。

  一石激起千層浪,攪活了工業經濟的一池春水。13家企業獲得市科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52個産品獲得重慶市高新技術産品認定,6個科技項目獲得市科委企業自主創新和社會民生科技專項項目立項,2015年企業申請專利已佔全區總量的93.7%。

  高樓萬丈平地起。眼下,綦江工業雖已佔據該區經濟的“半壁江山”,但還處於打基礎的階段,下一步還將繼續做大總量,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開啟發展新篇章。

  文/賀娜 圖片除署名外由綦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原標題:[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綦江 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