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中國面臨貿易摩擦高發成新常態 2017年或更嚴峻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雨):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日前在北京表示,2016年,中國面臨貿易摩擦高發成為新常態,貿易摩擦規則環境正在惡化。2017年,中國貿易摩擦形勢可能比2016年更嚴峻。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期間,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對媒體表示,2016年世貿成員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平均每月數量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近期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調查針對中國。今年截止12月21日,全球27個國家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7起,平均每3天一起,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上升34.5%和71.5%:“部分重要出口産品在各國連續遭到圍攻。截至今年12月21日,我國鋼鐵産品共在21個國家和地區遭到45起調查,涉案金額達到75.5億美元,佔今年同期全部案件數量和金額的38.5%和54%;光伏産品我們先後在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前5大重要出口市場相繼遭到調查。”
除了貿易摩擦案件高發,在王賀軍看來,部分重要出口産品在多國連續遭到“圍攻”,以及高科技産品摩擦案件大幅增加,都是今年中國貿易摩擦呈現出的特點。他舉例稱,截至12月21日,中國鋼鐵産品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地區)的45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高達75.5億美元。
王賀軍認為,貿易摩擦多發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既有歧視性規則的原因,也與中國貿易“大而不強”、靠量大價低策略取勝有關。對於後者,解決的辦法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創新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歧視性規則肯定是因素之一,它們以歪曲的標準來判定中國是否傾銷。實際上很多的中國産品是因為市場競爭很激烈,價格就是很低,它們不承認我們的國內銷售價格,沒有傾銷的情況下裁定傾銷,很低的傾銷幅度則裁定很高的傾銷幅度。一個是中國外貿迅速的發展,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很快的增長會給一些國家相應的産業造成壓力,也是客觀存在的。另外貿易大而不強,很多産品不是不可替代的,容易跟人家形成一個競爭,以量大價低取勝。”
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王賀軍認為,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規則環境有所惡化。不少案件被政治化,由各國調查機構掌握規則,普遍趨嚴。對此,商務部將發揮“四體聯動”應對機制,與上級商務部門、行業(商)協會、企業充分協作,並運用好世貿組織規則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明年的形勢應該説更加不容樂觀,首先明年的經濟沒有明顯復蘇的跡象,同時各國的政治形勢更加趨於保守,自顧傾向明顯加強,一些政客發佈了保護主義的言論,因此對構造一個開放的世界貿易環境是不利的。因此我們估計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會有一個增加的可能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更加積極來應對,敦促我們的企業積極應訴,同時加強與有關國家的溝通、談判和協調。爭取案件能妥善解決。”
日前,中國就美、歐未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到期義務、繼續對華採用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式。王賀軍對勝訴表示了信心,他同時透露,案件審理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有信心世貿組織會公正的裁決案件,做出對中國有力的裁決,我們希望各國都能尊重世貿組織的裁決,忠實地履行義務。時間不取決於我們,因為現在世貿組織爭端很多,爭端案件排表都排了一年多,一年多才能正式的審理案件,審理案件還有執行的過程,不執行還有申請報復的過程,因此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