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票房緩增缺乏爆款 2016中國電影市場回歸品質

2016-12-27 19:29:17|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楊玉國

  票房緩增缺乏爆款 電影市場回歸品質

  意味著中國電影行業高增長時代終結

  數據表現 理性分析

  毫無疑問,2016年成了中國電影票房快速增長終結的年度,僅僅比去年多一點的全年票房成績並不令人滿意。不過,電商票補退潮、電影票房增速放緩、行業問題暴露……這些看上去很負面的現象未必都是壞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現象背後也有很正面的因素,也有可能成為促使中國電影從追求票房轉向追求品質轉變的好的助力。

  整頓票房造假,市場更加健康

  2016年電影票房增速大幅放緩,除了電商票補退潮、上映電影的品質未得到觀眾的認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行業的政府管理部門,即電影局針對“偷漏瞞報”票房的行為進行了大力的整治。2016年1月中旬,電影局宣佈開展百日專項治理活動,重拳出擊影院“偷漏瞞報”等市場亂象。根據電影局的相關規定,不僅被查處影院將面臨嚴重制裁,所屬院線方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此外,電影局要求電商所售任何形式的電子票必須兌換為符合要求的電影票,必須與影院計算機售票系統聯結,如實結算,以杜絕偷漏瞞報票房。今年3月份爆發的《葉問3》虛假票房事件,讓證監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相繼出手整治行業亂象,從客觀上讓“票補”、金融與電影聯動運作等不規範手段逐漸退出了電影市場。11月7日,《電影産業促進法》出臺,明令禁止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通過製造虛假交易、虛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

  整頓票房造假,規範電商票補,本質就是擠掉中國電影市場的“泡沫”。“泡沫”被擠掉了,中國電影的真實狀況就顯現出來了。雖然真實的狀況一定沒有經過“泡沫”放大過後的情形好,但擠掉“泡沫”的電影市場會更加健康,對於中國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旗下有著中國第一大院線萬達院線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直言不諱:“中國電影市場看似下滑很大,其實今年才是真實的中國電影市場。前幾年是假像。我去年就説過,只要把票房造假去掉,泡沫就戳穿了。電影連續三年40%多的增長,你覺得可能嗎?經濟增長6%,文化增長就算高一點,十幾、二十的增長可能還是一個真實的水準。”

  觀眾回歸理性,品質電影出頭

  在去年電商為了爭奪用戶瘋狂推出8.8元、9.9元的補貼電影票的大背景下,觀眾幾乎什麼電影都去捧場,造就了40%的超高年增長率。今年電商補貼退潮,電影票價回歸到40元左右的區間,觀眾的消費變得更理性了。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這些年的不斷發展,電影院的大規模普及,中國觀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看電影的目的也越來越分眾化。這一點,華誼兄弟影業總裁王中磊的感受特別明顯。他説,以前觀眾是把影院當成一個以娛樂屬性為主的地方,對於裏面的內容沒有那麼在乎,樂呵過了就好。但到2016年,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此了,“觀眾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觀影取向——喜歡看什麼、不看什麼”。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影的品質就成了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比如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馬思純與周冬雨共同主演的《七月與安生》,既是一部IP改編之作,也是一部青春片。在IP改編的青春片大範圍撲街的2016年,《七月與安生》憑藉其精準細膩的表現力,成為了業界的標杆、口碑與票房雙贏的力作。在11月閉幕的台灣電影金馬獎上,馬思純和周冬雨雙雙加冕金馬影后,足以證明這部電影在內行眼裏依然品質出眾。

  電影類型多元,主旋律新氣象

  儘管今年電影的全年票房增速放緩,上映電影的類型卻比以往都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國慶檔上映的《湄公河行動》,原本被歸類為主旋律電影,導演林超賢,主演張涵予、彭于晏卻將之打造成一部熱血激昂的另類主旋律。最終,該片打破了主旋律電影不賣座的魔咒,續寫了《智取威虎山》的“神話”,也擊敗了《爵跡》等一系列事前被看好的電影,成為國慶檔票房最高的電影。

  傳統上不受院線歡迎的藝術電影,今年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首先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在發行人方勵下跪求排片事件的衝擊下,靠情懷贏得了票房,成為票房近億元的賣座文藝片。而後的長春電影節上,電影局牽頭成立了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為藝術電影和藝術電影創作者提供了生存空間。聯盟由多家商業院線共同組成,他們將拿出分佈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個影廳,作為首批加盟影廳放映藝術電影,保證每天至少放映三場藝術電影,同時每週至少保證10個黃金場次放映,希望解決中國的藝術電影和藝術電影的觀眾長期互相找不見的問題。

  回顧2016年度的中國電影行業發展,數據的確不容樂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曾表態,中國電影行業並沒有迎來“寒冬”,而是從峰值進入波浪式起伏的過程,這場“震蕩”會使中國電影得到可貴的洗禮和考驗。

  北京晨報記者 楊蓮潔

  -記者觀察

  這是挫折點,

  也是轉捩點

  2016年的中國電影行業,充滿了矛盾與魔幻的色彩。一方面,狂奔了五年的票房馬車突然停下了腳步,開始在十字路口徘徊,令車上的乘客感到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投資電影熱錢的退潮也幫助清洗了電影市場,跟風賺快錢的電影被潮水帶走,真正有品質的電影才能在市場上留下來,接受觀眾的讚美。

  2016年是中國電影行業真正變革的一年。雖説自WTO協議簽訂之後,中國電影界一直在警惕“好萊虎”要來了,但前幾年的暑期檔和賀歲檔等傳統檔期,基本上還是國産電影的“自留地”。2016年是“好萊虎”全面進軍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年,翻開日曆對照院線全年的排片表,每一個月都有好萊塢大片的身影,而且有相當數量的好萊塢大片都實現了中美同步上映;雖説這幾年業內一直對偷票房、買票房等票房造假行為頗多非議,但今年電影局真正出重拳整治這種行為,讓電影市場有了一個乾淨的競爭環境;雖説文藝片導演抱怨自己的電影找不到觀眾的情況已有很多年,但今年在電影局的牽頭下,多家院線共同成立了藝術院線聯盟,為文藝片的創作者和觀眾提供了“交流”的固定場所。

  多年之後回過頭來看,2016年或許是中國電影市場在票房上備受挫折的一個年份,也或許是中國電影真正崛起的一個轉捩點。就像狄更斯《雙城記》裏所寫: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楊蓮潔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