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1956年援建中捷斯友誼農場建場捷克和斯洛伐克專家親屬團訪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崢 齊大壯 邱艷艷):60年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個甲子,也象徵著一個輪迴,而這也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歲月。在今年的10月位於河北省滄州市的中捷斯友誼農場舉辦了盛大的紀念建場60週年慶祝大會。參加這次大會有幾位特殊的嘉賓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就是當年中捷斯友誼農場成立時的援華專家的親屬,他們的到來讓人們又想起了中捷斯友誼農場的來歷,以及60年前在中國與捷克和斯洛伐克間建立起的深厚情誼。
1956年初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朱德率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贈送給中國一套可耕種10萬畝土地的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為永久紀念中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人民的友誼,經國務院批准,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了“中捷友誼農場”(即現在的中捷斯友誼農場),就在這一段時間數名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專家來到了農場,為農場的工作人員傳授拖拉機技術和農業科技,為當地農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捷友誼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今年恰逢友誼農場慶祝成立60週年華誕,72歲的弗拉基米爾·那德那斯基、82歲的斯維特拉娜·特勒菲洛娃、75歲的茲德涅克·魏翟克和50歲的伊特卡·馬哈科娃四位來自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的老人再次光臨中捷斯友誼農場可謂是中捷和中斯友誼的一個輪迴,讓人感慨萬千,在參觀農場的發展,以及自己親屬的雕像、當年的照片和資料時,幾位老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茲德涅克·魏翟克説:“我非常感激中國能夠邀請我們來這裡參加活動,感謝中國的朋友們還記得我們,讓我們能夠親自到這裡來看看我的父親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我們能夠親眼到這裡看看他們工作過的地方的模樣,當然現在已經大不相同。這裡是中國和捷克合作的象徵,我也希望我們國家之間的將來的合作能夠延續這樣方向指引下繼續發展,在將來取得更大成就。”
説起這次捷克和斯洛伐克“親屬團”的訪華,我們還要感謝一個新的“中捷人”——怡烏,在2010年世博會與中捷斯友誼農場的工作人員結識後作為捷克語教師和中捷斯友誼農場的顧問在這裡工作了3年,期間為中捷合作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雖然3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怡烏已經把中捷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這次怡烏也陪同親屬團一起來到了60週年慶典,而為了能夠促成這次訪問,怡烏也是大費周章。他對我們説,在尋找這些專家的親屬時候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主要是原來的資料非常少,有關這幾個專家的捷克名字記載都已經沒有了,僅僅靠著不太準確的中文翻譯,在捷克的農業部、外交部和國家檔案館怡烏都進行了努力尋找,但收效甚微。最後由於機緣巧合,怡烏在一個捷克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員那裏找到了當時專家領導小組組長的搬家記錄,通過記錄找到了專家組長的後人,也找到了當時的一些相關資料,最終趕在慶典之前,完成了自己交給自己的任務。
怡烏説:“每當我想到60年前的那些專家來這個地方工作會是怎麼樣的呢,他們當時在這裡的情況可能和當時在捷克的生活卻別更大,所以我非常願意找到那些專家或者他們的後代。在中捷的工作結束後,我回到了捷克,我覺得找這些專家是我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我對中捷斯友誼農場的呂書記説,希望他能夠把我當做在捷克的中捷人,我也跟他承諾,肯定會盡到最大努力找到這些專家。”
1949年10月6日作為最早一批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即與中國建交。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解體,中國即與兩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可以説雖然是兩片相距甚遠的土地,但雙方的友誼在過去60多年裏卻不曾間斷過。在慶祝大會期間,中捷斯友誼博物館也在中捷斯友誼農場落成,作為首批客人親屬團和捷克大使、斯洛伐克代辦以及當地領導一起參觀了博物館。
老人弗拉基米爾·那德那斯基在照片墻前駐足,仔細的在每一張照片上尋找自己的父親,然後驕傲地指給我們看。參觀中,他還給我們講起來中國前的小插曲。他説,有一天,我的鄰居得知農場邀請我來中國時,問我是不是要去中國。我很疑惑。但當我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話人説,就在我家門口,他來找我去中國時,我簡直都驚呆了,我並不相信這是事實。當我猛然間想起父親曾在1956年去過中國,運送國家贈送的機械設備並到那裏去指導培訓,才敢相信。60年後,農場人仍記得我父親,很感激,太感動了。他在博物館內的父親雕塑前幾度落淚,並撫摸著雕塑的手,擁著雕塑的肩,久久不願鬆開,哽咽不止。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斯維特拉娜·特勒菲洛娃是弗朗基謝克·特勒菲的第二任妻子,已是耄耋之年的她是親屬團年紀最大的成員,在博物館裏,她更是與以她丈夫原型模擬的雕塑相擁而泣,親吻淚奔:“我很早以前就退休了,現在已經82歲了,可以説時日無多。我很榮幸有生之年還能接到這樣特殊的邀請。我的家人都對邀請感到很驚訝,而我更多的是感激,在我餘下的短暫生命中我還能夠到我丈夫的墳前對他説説中國的巨大變化,告訴他現在的中國已經是他的那個時代不可比擬的。謝謝你們。”
通過電臺、FACEBOOK、捷華協會等組織的幫忙,最終怡烏找到了其中四個人的親屬,並促成了此次訪問。他説,在找到第一個人,也就是弗拉基米爾·那德那斯基時候,他們倆個人相擁而泣,這是一次多麼不容易的會面。曾經一度覺得希望渺茫的他終於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而那德那斯基老人也因為60年前父輩的朋友們沒有忘記他們而感到無比欣慰。怡烏也表示,今後還會繼續尋找另外幾個專家的親屬,直到找到所有人:“現在這四位能夠到這裡我非常感動,我在這裡生活了3年,我能夠給他們介紹在他們的爸爸們,爺爺們或是丈夫在建場之後的發展是多麼大,能給他們介紹現在的中捷斯友誼農場我真的非常高興。”
60年的時間,怡烏的工作對於前人來説是一個傳承,對於農場來説是一個甲子的循環,而對於中捷友誼來説也許是一個新的起點。大家都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裏,能夠有更多的中捷人為中捷友誼書寫新的篇章,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也能夠日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