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警惕全球恐怖瘟疫氾濫常態化

2016-12-29 08:25:30|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2016年對歐洲來説不是好年頭。除了萎靡的經濟、迅速上升的激進政治勢力、持續發酵的難民危機和英國退歐衝擊波等舊病新疾,恐怖主義威脅還讓歐洲人的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匱乏。去年年底,法國巴黎發生了被稱作“第二次911”的恐怖襲擊案,歐洲人在巨大的心理陰影之下迎來了2016年。

  人們的不安全感很快被證明不是杞人憂天。3月22日,布魯塞爾恐怖襲擊案造成了30多人死亡,爆炸地點之一的地鐵站距歐盟總部大廈只有500米,“心臟”受襲讓歐洲的恐怖氣氛變得更加濃重。年中,在法國國慶日發生的尼斯卡車襲擊案造成至少84人死亡。在臨近歲末的12月19日,瑞士和德國同時發生導致多人死傷的恐怖襲擊。不過,由於同一天在歐洲邊緣的安卡拉發生的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刺案搶佔了“頭條”,歐洲腹地的兩起案件沒有引起世界輿論的太大關注。

  最大的麻煩並不在歐洲。全球恐怖襲擊中的多數案件和主要傷亡仍然來自支離破碎的中亞、中東、非洲等地。去年四月,索馬裡青年黨襲擊了肯尼亞一所大學,造成148名師生遇難。這個非洲窮國的女外長阿明娜事後談道:“打擊恐怖主義就像做守門員一樣,你撲救100次沒人記得,但沒撲出的球大家會記得。”

  女外長的比喻很形象,但或許並不完全準確。對於襲擊發生地的人們,特別是遇難者家屬和受影響的人而言,傷痛難以癒合並將被長期銘記;然而,僅僅一年時間,肯尼亞的那次重大災難很快被淹沒在2016年層出不窮的新襲擊當中。巴黎襲擊案被更多的人記住,不在於其傷亡人數,而在於它發生在一個西方大國。在一些恐怖主義猖獗的碎片化地帶,襲擊幾乎已經成了人們生活常態的一部分,也很少有襲擊會被記住。根據研究機構的統計,在外媒稱作“恐怖之年”的2016年,幾乎每天都有恐怖襲擊造成傷亡。不過,恐怖襲擊高發地區的多數案件由於缺少“新聞價值”,很少引起世界關注。

  反恐的困難在於,即便能夠成功撲出99%的球,漏掉的球還是足以造成災難。從2016年進展十分有限的國際反恐合作看,世界根除恐怖主義毒瘤的希望仍然渺茫。拉登被擊斃後,全球恐怖主義呈現陣地化和分散化兩種截然相反卻又相互聯繫、並行不悖的發展趨向——IS是陣地化的突出案例,不斷涌現的“獨狼”襲擊則是分散化的明證。2016年,這兩類形式的恐怖主義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遭遇沉重打擊的IS多次呼籲追隨者在本地自主發動襲擊,成為誘發“獨狼”頻繁出沒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以IS代表的陣地化、規模化的恐怖組織在戰場上受到沉重打擊。年內,伊拉克政府對IS的反攻全面展開,IS控制的區域萎縮到不足伊領土的10%。10月份,伊政府軍在國際社會的協助下圍攻摩蘇爾,雖然預估的收復日期被一再延後,直到年底也並未到來,但世界仍然在耐心等待著IS政權的覆滅。對IS的圍剿無疑是2016年世界反恐取得的最大成果。不過,如果據此認為中東的恐怖主義大勢已去且根除在望,則大大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IS可以被視為中東特殊土壤滋生的塔利班式新型恐怖政權,消滅一個看得見、打得著的有形政權相對容易,但如何改造IS得以滋生的土壤,才是更大挑戰。化整為零的IS很可能仍將長期困擾世界,甚至“春風吹又生”。2016年,世界已經見證了死灰複燃的塔利班再度讓阿富汗陷入嚴重混亂,造成百餘萬人流離失所。

  另一方面,“獨狼式恐怖襲擊”在2016年瘋狂滋長。從造成美國槍擊案中最大傷亡的奧蘭多恐怖襲擊,到年末的俄駐土大使遇刺,“個體戶”式的恐怖幽靈一再攪亂世界。如果説陣地化、組織化的恐怖襲擊尚有線索可尋,鎖定目標相對容易,不隸屬外部組織、自主策劃、單獨行動的獨狼則更加難以掌控,讓人防不勝防。在過去的一年,獨狼襲擊已經發展成為恐怖主義威脅的主要源頭之一。

  恐怖主義的背後是刻骨的仇恨,而極端主義支配的仇恨堪稱人們“頭腦中的核武器”。2016年的世界,見證了太多仇恨帶來的槍聲、爆炸和血肉模糊。無論仇恨來自哪,當恐怖分子把無辜平民作為屠戮對象時,就站到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對立面,因而絕不應該得到任何同情。在譴責恐怖行徑的同時,世界更應該警惕恐怖襲擊常態化趨向,採取切實有效的舉措,防止恐怖瘟疫惡性變異和持續蔓延。(卜永光)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