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三年 奏響以人民為中心的最強音
全面深化改革啟動3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領導下,中央深改組的30次會議,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及時提出階段性任務目標,著眼全局性重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審議通過198份改革文件,狠抓改革舉措落地,直面問題點穴開方……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深改很有“感”。(12月28日新華網)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十八大以來,一個嶄新的詞彙出現在中國人民的政治生活中,這就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再過1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將滿3年。三年審時度勢,幾度快馬加鞭,改革奮勇爭先,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速,改革舉措出臺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先後30次會議,審議通過198份改革文件,狠抓方向提目標,直面問題開方案,改革呈現的新特點、展現的新態勢、取得的新成果舉世矚目。
回望過往,三年前的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336項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對此,海外輿論對中國的336項改革任務不乏懷疑之聲。
放眼現實,如今,他們的評價是:“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説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推進改革。”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近半的重要時間節點,一張亮麗的改革成績單不負眾望:司法、財稅、戶籍制度、央企薪酬、考試招生、農村土地、公立醫院、科技體制、足球……一項項議論多年、阻力較大、牽涉深層次調整的改革,在頂層協調與推動下啟動,一個個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頭被砸開,新世紀最壯闊的改革畫卷在中國大地正徐徐鋪展,展現出中國共産黨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誓將改革進行到底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産黨人所做的一切工作其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就改革而言,無庸置疑要以此為根本遵循。概而言之,不斷增加人民獲得感既是改革的目的,也是衡量改革、檢驗改革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並強調,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綜觀三年來的深改成效,改革為民無疑是最強音。
往細裏説,為了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中央深改組提出“要嚴格評估,用經得起檢驗的摘帽標準來衡量驗收”,劍指扶貧工作中出現的虛假脫貧、爭搶扶貧資源等亂象,數據顯示,2015年底農村貧困人口降為5575萬人,2016年貧困人口預計減少1000萬以上,中國已至少脫貧2400萬人以上;為了保障農村孩子受教育的權益,中央深改組提出要在提高鄉村教育品質、穩定鄉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辦法,要加大對鄉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等地區義務教育扶持力度;為了讓農民與城鎮居民公平地享有醫保權益,中央深改組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了破解“看病難、看病貴”,中央深改組提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審議通過了《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樁樁件件都詮釋出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指向。
行百里者半九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無庸置疑,當下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期和關鍵期,可以想見,越往後越會面臨更多的考驗和挑戰。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面對考驗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擘畫了未來藍圖,指明瞭正確方向: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字裏行間既傳遞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的鮮明態度,也為全面深化改革擎起指路明燈。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有理由相信,以深改三年的成果為新的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一定能夠形成推動改革的強大氣場和浩蕩潮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船必將破浪前行、行穩致遠。(南方網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