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2016】文化金融發展的四個發力點

2016-12-30 16:35:32|來源:光明網|編輯:韓宇辰

  

  2016年,文化金融的發展有很多令人驚喜之處。這一年,社會對文化金融的關注度大大提高了,各級政府在文化産業規劃中將文化金融作為重要手段,文化産業也獲得了金融界、投資界的更多關注。在政府、學界和産業界的共同推動下,文化金融作為一種産業業態的特徵開始顯現,文化金融的市場規模在這一年穩步提升,但也因為政策和金融環境因素,文化金融發展在局部領域迎來了調整期。

  政策面:文化金融政策實施開始深入,相關政策形成導向性影響

  自2014年3月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以來,地方和基層相關的“實施意見”也相繼出臺,促進了文化金融合作的更加深入,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的文化金融合作項目紛紛落地,形成了數個全國性文化金融中心城市。

  該意見出臺後,雖未有新的國家級專門性文化金融政策出臺,但2016年出臺的一些相關性政策、規劃文件對文化金融的發展走向起到了導向性的影響作用。如《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將數字創意産業作為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群)之一引起金融和投資界的極大關注,這在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文化科技投資週期的形成。又如,2016年5月,財政部對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除保留部分資金繼續用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宣傳文化部門確定的重大政策、項目外,今後將逐步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參股基金等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文化金融發展而言,這一思路將文化産業的財政政策與文化金融市場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上下聯動、多層互通的格局。

  機構面:金融仲介機構進入調整,直接投融資市場依舊火爆

  2015年文化類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融資5873.19億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年末銀行貸款餘額約2458億元,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5.7%,高於總體增長率,2016年預計可接近3000億元。2016年,中國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等銀行的文化金融業務部門有所調整,預示著銀行業對市場化文化項目的重新審視。隨著信託業整體情況的下滑,文化信託業務也受到重大影響。受到互聯網金融整治週期的影響,除文化眾籌以外的其他互聯網金融都近乎腰斬,而文化眾籌規模應在15億左右,絕對量上沒有大的增長。從大金融角度,股權投資、産業並購和企業上市方面依舊搶眼,其中,2016年新增股權投資基金披露募資總額2000多億元,新三板掛牌的文化類企業激增,約700家企業成功掛牌。總體上文化金融的主體下沉、直融為主的趨勢明顯加快。

  雖然傳統金融機構對文化産業依舊謹慎,但新興的文化金融類機構在崛起。2016年7月,中宣部、中央網信辦、財政部等多部門出臺《關於深化國有文化企業分類改革的意見》,其中關於五類企業中“投資運營類企業”的分類表述具有標誌性意義,以管資産的方式管文化會成為新模式,一些國有文化企業將從內容製作者向資本運營者轉型,成為文化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者。

  産業面:融合性産業發展迅猛,文化金融重心産生偏移

  由於監管的加強,內容産業的文化金融總體上呈現收緊態勢,在內容産業鏈投資方面除了以IP為主題的投資有所起色外,其他領域並無亮點,“網紅”作為一種互聯網文化産業業態呈現曇花一現的趨勢。電影産業2016年的票房雖然與2015大致持平,但金融服務形式開始豐富起來,電影眾籌、保底模式等形式開始精細化,很多金融機構和投資人介入電影産業。但作為電影金融的經典模式的完片擔保在2016年未見新的突破。

  2016年11月,財政部文化司成立,從文化司的職能涵蓋範圍看,大文化産業和融合性産業的政府財政視角必將越來越明朗。經濟發展和相關産業發展的文化動力命題開始受到重視,隨著信息、旅遊、體育、農業等産業政策中對文化的重視,文化創意融合性産業開始在文化産業和創意産業之間形成過渡路徑。互聯網文化産業成為投資重點領域,而“數字創意産業”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三五規劃》的橫空出世,將進一步推動融合性産業的迅猛發展,文化金融的重心必將有所偏移。另外,隨著國家將文化領域納入PPP戰略版圖中,文化金融關注這一領域也將分流更多的資本。總體上,文化金融與國家戰略及新的文化經濟活動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技術面:互聯網金融整治和金融科技發展的影響交織

  技術對文化金融發展的影響在2016年顯得尤其明顯起來。隨著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文化金融的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文化金融發生更加緊密的關係。區塊鏈技術方面,2016年8月舉辦的中國區塊鏈産業大會上特別設置了文化金融分論壇,2016年10月工信部組織編寫併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也專設文娛應用場景板塊,説明金融科技界對文化産業的高關注度,2016年成為文化區塊鏈元年。

  在金融科技與文化金融的關係日益密切的同時,2016年4月開始的國家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也帶來了“規範和創新的平衡期”。對國家P2P、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形式資管等進行重點整治,很多文化類眾籌平臺受到影響,尤其是股權眾籌部分。專項整治有利於金融風險的管控,對正在形成的互聯網文化金融業態提出了警示,在整治週期結束之前,這一領域文化金融類的創新活動將受到一定抑制。

  另外,2016年關於文化金融主題研討活動明顯增多,各類文化産業組織和學術性活動都將文化金融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一些專業性金融會議或專門性金融組織已經關注文化金融,例如2016年的西安金融産業博覽會的主題即為“文化金融”。學界和産業界人士對文化金融的一些關鍵領域進行了深入研討,在文化金融的內涵和外延上已經形成一定的共識,這有利於加強文化與金融界的溝通和融合,有利於構建文化金融發展的共同語境。

   作者: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金巍

  (原標題:【中國@2016】文化金融發展的四個發力點)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