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認為2016中國經濟對世界貢獻最大 "中國機遇"為何吃香?
2016年馬上要過去了。如果盤點這一年誰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最大的話,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是中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本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相反,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且有高額外債,歐洲的貢獻更只有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對此,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25日發表報道稱,中國的絕對增長率(6.7%)是美國的兩倍多。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增長3.2%,是該國兩年來最高增長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而且美國人比中國人所欠的債務要多得多。
而在此前的12月15日,素有德國“華爾街日報”之稱的《商報》也發表類似的評論文章,認為比起特朗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國以及他們的生活明顯更重要。如果沒有中國,世界經濟增速將不再是3.1%,而是只有1.9%。那已經可以被看成衰退了。而那還沒有考慮中國對印度、加拿大、美國或德國有何間接影響。沒有中國,德國汽車工業將失去最大的銷售市場。僅中國汽車工業對德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佔大約20%。而且,大多數亞洲鄰國對中國更加依賴。這種間接效應的影響很難計算。
與美國的媒體相比,德國的媒體這次説話要客觀得多。實際上,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一年,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遺憾的是,只有少數發達國家的媒體能夠客觀認識到這一點,並給予準確的評價。而德國媒體這次點讚中國,有兩點重要原因:一是中德經濟關係的發展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二是當前特朗普的對俄羅斯外交,激發了德國輿論對美俄關係重新回暖的恐懼。在此情況下,德媒客觀一些評價中國,有利於制衡未來的特朗普政府對歐外交走向。其言下之意是:如果美俄未來進一步眉來眼去的話,那麼德國就會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儘管這是一次有著複雜背景的對中國的點讚,但是,德國媒體的坦率依然值得讚賞。
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一直非常願意忽略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那就是儘量少給予中國經濟方面的軟實力與話語權,儘量壓縮中國經濟乃至人民幣對世界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美國搞強勢美元週期的當前,人民幣的影響力越大,強勢美元週期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雖然西方輿論出於利益考慮,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一直奉行少説或者不説的潛規則,但是,各個國家在與中國的實際經濟交往中,會真實地體會到這一點。
當前,正值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中國與各國的經濟交往在未來將更為密切,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只會越來越大。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國家感受到“中國機遇”,受益於“中國機遇”,並與中國進行更多的良性互動,為世界經濟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作者:雷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