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卻被指阻礙經濟 如何尋求平衡?
國際在線消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呂曉紅):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使世界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專家認為這是西方金融機構無節制、不講信用而監管部門監控缺失造成的惡果。因此,美國國會于2010年出臺了《多德—弗蘭克法案》,成為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頒布的最大規模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然而這一法案似乎給經濟活動製造了多重束縛,阻礙了美國經濟的復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如何在防範信用風險,加強監管和保持經濟活力之間尋求平衡的呢?
迪米安是新澤西州的一位離異退休婦女,由於無力承擔銀行抵押貸款以及每年1600美元的房屋稅,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父母留給她、自己居住了將近一輩子的房子被法庭拍賣。她告訴當地電臺WYNC的記者,每隔三、四年她和前夫就會為了裝修房子以及給一雙兒女籌措大學學費而將這房子進行抵押,如今她意識到,這顯然是個錯誤的做法,“他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跑來説,‘我們可以給你這麼多錢來付清你的信用卡帳單,而且也不會漲費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迪米安的悲劇只是美國房屋次貸危機的一個縮影,而金融機構為了追逐利益而無底線的經營方式也給自身埋下了危機的隱患。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克萊恩表示,金融活動的根基在於信用,“整個金融體系是建築在信用之上的,客戶相信他們的錢放在銀行裏是安全的,同時銀行也相信他們放出去的每一筆貸款都能收回來。”
為了防止金融機構繼續無節制地為逐利而主動加杠桿開展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從而給消費者造成更大的損失,當時擔任前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多德首席經濟顧問的克萊恩與同事們一道,起草了一系列改革華爾街、加強金融監控、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案,並由多德參議員和眾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弗蘭克眾議員在參、眾兩院提出,2010年兩院通過了《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並由奧巴馬總統簽署生效。
《多德—弗蘭克法案》幾乎觸及了美國所有的聯邦金融監控機構以及國家金融服務行業的方方面面,被稱為是與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出臺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也就是《1933年銀行法案》比肩的又一塊金融監管基石。
然而不少學者認為,法案實施6年來並未收到顯著的成效。但作為法案主要起草者之一的克萊恩卻不這麼看,“我認為這些措施非常有效,你很難界定金融體系內的變化究竟是這些法律與規定造成的,還是由市場自身變化而造成的。各種危機的歷史告訴我們,資産從來不會保持一成不變。”
克萊恩表示,他始終無法理解銀行怎麼可以給不具備資質的客戶提供貸款,然後在消費者無力支付抵押保障的時候收走他們所抵押的資産這種無道德底線的做法。《多德—弗蘭克法案》正是要限制金融機構繼續這種無良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而且,正是由於美國政府力推的這些改革措施才使得全球的金融系統變得堅固。
美聯儲主席耶倫也十分肯定《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影響力,稱這一法案為提高金融系統的監管力度、穩定市場、保障消費者利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很重要,因為我們已經系統化地消除了那些非常重要的機構破産的幾率,通過提高資本、提高流動性,並通過壓力測試等手段,確保我們所依賴的那些金融機構即便是在面對極端不利的打擊時也能繼續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信貸。”
然而,也有學者指出,法案實施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激增,小銀行消失的速度也令人震驚,2008年至2011年底,先後有414家銀行類金融機構倒閉,平均大約每三天一家,銀行業內的集中度反而比金融危機前還要高。
非盈利性智庫“美國行動論壇”今年7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多德—弗蘭克法案》已經造成了360億美元的直接成本,這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承擔310美元;還帶來了7300萬小時的監管文件處理時間,相當於每年37000名全職僱員的工作時間。此外,信貸機構對客戶資質的嚴苛審核客觀上也限制了年輕一代踏足大宗消費品市場、甚至創業的行動。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其經濟班子在競選時一再宣稱,奧巴馬政府的一系列監管措施束縛了美國的金融業,更阻礙了經濟復蘇,揚言要推翻《多德—弗蘭克法案》。但是不少專家指出,特朗普及其班子在這個問題上的言論也是自相矛盾的。如何延續《多德—弗蘭克法案》中對普通民眾的保護條款,又廢除繁冗金融監管對整個經濟造成的巨大成本和拖累,將是擺在美國新政府面前的一個挑戰。作為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美國的一舉一動將給全球市場和經濟帶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影響。美國新一屆政府應當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