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中東之行專家談】西向與東顧:中國與中東攜手並進

2016-01-25 16:59:05|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谷士欣

  【習主席中東之行專家談】西向與東顧:中國與中東攜手並進

  【習主席中東之行專家談】西向與東顧:中國與中東攜手並進

  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東位於亞非歐三洲的交界處,其地緣區位、能源蘊藏和安全影響都決定了該地區在全球政治中的獨特地位。在過去很長時間裏,中東並不是中國外交的重點,中國對中東事務的介入不深。然而,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東已成為中國大國外交的優先區域。

  中東劇變後,地區形勢呈現出大動蕩、大調整和大變革的特徵,中東國家漸次進入社會轉型期,地區穩定和民生發展的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訴求。在美國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中東國家希望中國在地區事務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漸高,對中國充滿期待。因而,中國的“西向”與中東國家的“東顧”相向而行,中國與中東關係開始駛入“快車道”。

  在此關鍵節點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遠赴沙特、埃及和伊朗,展開新年首場外交行動並取得圓滿成功,影響重大,意義深遠。習近平主席此行受到了三國領導人和民眾的普遍歡迎,中國倡導的平等交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理念得到地區國家的一致讚許,和平合作的絲路精神與伊斯蘭文明的價值取向交相呼應。

  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中東大國,地區影響力舉足輕重,中國與三國關係的進一步加深,不但有利於增強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而且有利於“一帶一路”的實施。

  沙特是全球石油生産的巨擘,是世界最為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中國與沙特自1990年建交以來,雙邊的能源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沙特是我國原油進口的第一大供應國,2014年中國每天大約從沙特進口原油100萬桶,佔到進口總量的16%。在能源合作的帶動下,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夥伴。在低油價情形下,沙特希望儘快實現經濟轉型,中國在基建、核電、航天、電信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快速工業化經驗剛好能與沙特相互對接。此外,沙特還是金融大國,在石油貿易中積累了巨量的石油美元,與中國一樣面臨金融資産安全問題。未來,兩國可在能源合作中增加人民幣結算等金融合作,共同防範風險。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標誌著雙邊關係再上一個新臺階,未來自貿區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的發展。

  埃及是富有影響力的溫和派阿拉伯大國,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中流砥柱。目前埃及飽受國家政變和動亂之殤,經濟陷入困境,外匯短缺,一再發生的恐怖襲擊重創了至關重要的旅遊業。習主席的到訪,為埃及經濟復蘇帶來希望,兩國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在與埃及總統塞西的會談中,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支持埃及的工業化建設,提議中埃共同致力於將埃及打造成“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埃及領導人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意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貿易的通道。此外,中國還宣佈將向埃及央行提供10億美元貸款來補充其流動性,並向埃及國民銀行提供7億美元貸款,用來支持埃及的項目開發。

  伊朗人口眾多、地緣廣闊、國民經濟體系相對健全,再加上豐富的油氣資源,滿足成為中東大國的必要條件。從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宏大計劃角度看,伊朗在地緣上剛好位於中亞、南亞、西亞和歐洲的連接點上,是重要的樞紐國家。自2011年伊朗核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對伊朗實施“經濟絞殺”政策,不斷加大對伊朗的石油和金融制裁。但中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危機,大力進行外交斡旋並達成目標,雙邊關係有著堅實的政治互信基礎。習近平是伊核協議生效後第一個來訪大國元首,中國也是伊朗建立的第一個“全面戰略夥伴”。隨著制裁的解除,伊朗經濟涌現的新投資機會為中國實施産能合作帶來機遇。在地區安全局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伊朗作為最有影響力的什葉派國家,將對中國參與地區事務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東已經成為中國開展大國外交的重要舞臺,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奉行的和平發展道路讓中國在中東更具競爭力、影響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未來,一方面在推行“一帶一路”時應遵循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的思路,另一方面還應以更主動的姿態提出解決中東特點問題的“中國方案”。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崔守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