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繪就供給側改革"路線圖" 抓住中國發展"牛鼻子"

2016-02-11 20:37: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原標題:習近平繪就供給側改革“路線圖” 抓住中國發展“牛鼻子”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北京2月11日電 (萬鵬)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從去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首提“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將這項改革形容為“十三五”時期的一個發展戰略重點,是“衣領子”、“牛鼻子”,直到近日總書記在江西考察之際再次圍繞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減法一起做”,可以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業已成為經濟領域的高頻詞彙,總書記繪就的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線圖”日漸清晰。

  有媒體和學者分析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處於“三期疊加”和深層次矛盾凸顯階段。面對“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黨中央始終以戰略的平常心,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再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用新理念破解發展難題,開創發展新局面。努力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我們才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瞄準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堅戰,培育增長新動能,開創發展新局面。

  “供給側改革”提出基於應對發展挑戰:

  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先提出,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講話中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要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並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

  媒體與專家分析,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從症狀上看,表現為增速下降、價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辦法,在於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正如人民日報社論指出,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認識要到位,適應要主動,引領要有為。做經濟工作,貴在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在接受中國共産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供給側改革搞得好,對於保持我們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平穩健康發展,對於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意義十分重大,特別是對解決七千萬脫貧問題有很實際的意義。可以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得好,對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很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未來五年,這是很關鍵的事情,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發力的五年。

  抓住“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牛鼻子”:

  改革基本路徑日漸清晰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人民的福祉,説到底要靠生産力的進步與躍升。縱觀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會議精神,以及今年總書記今年的幾次重要講話,我們不難發現,供給側改革的基本路徑慢慢清晰。時間進入到2016年,習總書記年初在重慶調研期間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總書記深刻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定位、依據、目標與施策重點。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就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給出了具體的思路,提出要“搞清楚”五大方面。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發展戰略重點,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衣領子”、“牛鼻子”。他指出,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個發展戰略重點。

  有媒體評論指出,面對複雜形勢、繁重任務,把握好發展戰略重點,關鍵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通過抓好重點帶動全局,實現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有機結合。這是實踐要領,也是制勝要訣。習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戰略重點,深刻論述了以戰略重點帶動發展全局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實現“十三五”藍圖提供了思想利器,指明瞭實踐方向。“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重大的舉措,也是一個創舉。”就習總書記提出的制定好方案的五個“搞清楚”,張佔斌談到,這五個“搞清楚”各有側重,體現了我們在經濟工作方面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指出,從中國經濟的變化看,有很多重大的趨勢性特徵已經出現了。一個就是過去由經濟高速增長已經轉到了中高速增長階段,發展方式也開始從過去的粗放的“跑馬佔荒”式的向“精耕細作”集約方向在轉化,我們的産業結構也由過去的中低端水準開始向中高端攀升。(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