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眼中,扶貧工作需要攻克哪些難關?

2016-02-14 22:04:46|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學習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天寒地凍的太行山區,到荒涼偏僻的隴西荒原;從巍峨險峭的大山深處,到透風漏雨的棚戶陋室,習近平多次到我國最貧困、最落後的地區,察真情、看真貧。習近平眼中如何扶貧?扶貧工作還有哪些需要攻堅克難的工作?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眼中,扶貧工作需要攻克哪些難關?》,為您解析習近平“精準扶貧”新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至今日,這句話依舊繞梁在耳。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情牽掛貧困地區,多次視察調研,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河北、甘肅、湖南、雲南、貴州……留下了總書記的足跡和話語,這些點滴記錄下了他對扶貧工作的心血和對貧困群眾的牽掛,指出扶貧工作的關鍵。

  脫貧必須靠發展 發展需尋內生動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但還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5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調研時強調,“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在了解畢節扶貧經驗時批示,要繼續“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他説,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産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

  2015年10月,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再次強調,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專家指出,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應充分激發貧困地區脫貧的內生動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機制,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 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通俗”,這從一個側面説明瞭中國國情的複雜性,扶貧工作也面臨著“一城一地”,甚至是“一城一地”之內也存在千差萬別的現象。

  當前中國扶貧脫貧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灌水式”、“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模式難以為繼,精準扶貧成了扶貧進入新階段後的新舉措。

  2015年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精準扶貧”。2015年1月,習近平在雲南考察工作時指出,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並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就如何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做出解釋: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進一步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是我國今後一個時期對於貧困治理工作的指導性思想,將對中國扶貧成敗起到決定性作用。

  治貧先治愚 扶貧必扶智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5年9月9日,習近平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寫道。

  時間回到2012年,習近平在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提出,“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完全不同。”因此,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2015年4月,中央深改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等5項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這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

  “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發展教育。相對於經濟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等,“教育扶貧”直指導致貧窮落後的根源,牽住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牛鼻子”。

  習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必須補上這個短板。

  目前,黨和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綜編 劉緒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