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中東之行回眸:凸顯古絲路沿線國家合作新方向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習近平主席今年初的中東之行實現了他上任後出訪足跡的全球覆蓋。習主席5天之內到訪4個城市,同3國領導人和3個區域組織負責人深入會談交流,共簽署52項合作文件。外交部長王毅説,此訪一個突出特點是,中國同沙特、埃及、伊朗的政治關係均邁上新臺階,地區國家普遍對同中國增進互信抱有強烈意願。
“一帶一路”構想在2016年應是落實年
外媒認為,在世界最動蕩地區之一的中東,習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國在該地區外交影響力的行程;習近平中東之行對成就中國的全球經濟、政治目標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習近平發出了推動政治解決中東危機的明確信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東之行由於該地域目前的緊張局勢而具有歷史意義,伊朗與沙特之間的衝突、敘利亞未來、對抗恐怖主義等一系列議題都會受到此次出訪的影響。
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了對中東事務的參與力度,未來,中國可以在中東重建及和平穩定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中國這幾年積極參加了伊核問題的談判,而且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比除伊朗和美國外的其他各方作用都重要。伊核問題簽署協議等於是拔掉了中東爆發衝突的引信。
“2011年以來,中東一直處於大亂當中。我認為中國在幫助中東國家經濟發展,包括重建和恢復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我們的‘一帶一路’構想在2016年應該是個落實年。‘一帶一路’特別符合中東的需要。”李紹先説。
有分析指出,中國能夠跨越與埃及、伊朗和沙特巨大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鴻溝,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戰略和經濟利益。這三個中東國家都非常支持習近平提出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他的訪問強調雙邊交通和通信互聯互通的新倡議,凸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雙邊合作新方向。
中國並沒有在中東謀求霸權的打算
李紹先説,有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在中東不行,沒有抓手,即沒有自己的代理人。但這恰恰也是中國的一個優越之處,就是我們中國在中東沒有“帝國”利益。正是這一點,當地國家公認的是,中國是唯一公正客觀的,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私利。他們認為中國是唯一可靠的公正外力。所以我覺得中國未來可以在中東重建、和平穩定和秩序恢復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外媒的評價與李紹先先生的判斷一致。土耳其週刊稱,“習近平的訪問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中國開始中東政策的重大調整。”俄羅斯獨立報稱,“北京與所有中東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這在其他大國當中是罕見的,它們很難不陷入地區玩家間的鬥爭。”德國之聲認為,“中東問題是檢驗超級大國的試金石。如果一個國家在那裏謀求霸權,那中東便可能成為其葬身之所。但中國並沒有在中東謀求霸權的打算。”
為推動中阿兩大民族的復興楊帆啟航
習主席此行最大的亮點之一是1月21日在埃及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演講,它全面闡述了中國主張,為中阿關係以及中東地區和平發展指引方向。
“我們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這是習近平主席代表13億多中國人民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
當習近平主席呼籲,國際社會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採取更強有力行動,在政治上激活和談進程,在經濟上推進重建進程,讓巴勒斯坦人民早日看到希望,現場掌聲雷動。
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今年將再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也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駐中東總站站長、阿拉伯語專家關銳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説,習主席就中東地區的核心問題——巴勒斯坦人民維護合法民族權益提出了主張,他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強有力行動,在政治上激活和談,在經濟上推進重建,讓巴勒斯坦人民早日看到希望。
“習主席在演講的中強調了中國將在中東地區承擔的責任和角色,中國要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指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中東地區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即將為中東地區經濟復興進行的多項合作。”
關銳指出,習近平主席的通篇演講,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表達了中國為中東地區和平與發展所做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立場,表明瞭中國在國際社會反恐行動中的態度及中國為中東地區反恐提供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也為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共同合作與發展指明瞭方向。“習主席的演講為中阿的長期合作與可持續發展描繪出了清晰的路線圖,為推動中阿兩大民族的復興揚起了啟航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