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聞輿論工作創新論探析

2016-03-11 15:32:54|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把握時代需求

  推進新聞輿論工作全方位創新

  ——習近平新聞輿論工作創新論探析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一些重大活動和各地考察調研期間,就創新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見解。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另外,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論述。

  在新聞輿論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重視創新問題。“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1]他就宣傳思想工作創新,提出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2]習近平總書記也談到新聞媒體和輿論宣傳工作要“善創新”,他認為,新聞宣傳是否善於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3]

  面對當前複雜的改革環境、艱巨的發展任務,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驅動、創新發展。習近平同志關於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論述,內涵豐富、思想深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當前新聞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改革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同志對新聞輿論工作創新論述的主要內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進行了很多論述,這些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具有巨大的思想性、理論性和創新性,比如提出“中國夢”的概念、關於“黨性和人民性”的系統闡述、提出“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他還提出“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時、度、效”“必須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他把創新放到戰略高度,指出“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必須堅持創新為要”。[4]這些新聞輿論工作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是他面對當前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創造性論述。

  此外,習近平同志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232篇短論,[5]可謂獨樹一幟。再比如,就話語創新來説,習近平總書記經常用一些群眾聽得進、記得住的話來表達思想,用大白話來講大道理。他講樹典型不能用“開小灶”“吃偏飯”的方式來催生;用“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比喻文明的多樣性;用“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知道”,講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用“碗與勺子難免相碰”來形容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他將青年時期價值觀的養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論述,集中體現在2006年1月26日看望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駐浙編輯記者時的談話、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2015年12月26日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講話和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包括創新的前提、方向、路徑和關鍵以及當前創新的重心。

  1.總結經驗是創新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是做好今後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6]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我們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因此,經驗與創新的關係,就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發展的前提就是要繼承經驗,堅持原則。同時,必須與時俱進,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局面。這是個辯證關係。社會條件的變化是創新的起因,因此,經驗和創新都是動態的,是在修正中不斷發展的。

  2.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是三大重點創新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7]理念創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手段創新,就是要積極探索有利於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特別是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基層工作創新,就是要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紮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的服務對象在基層,工作主體在基層,任務落實靠基層。

  3.兩個體現是創新的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宣傳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鬥力上。總之,要體現在具體的實踐創新上。[8]這些論述的主要意思是,創新是關鍵,實踐是平臺。這“兩個體現”指明瞭創新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正如他強調的“創新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也由實踐賦予活力。實踐創新程度成為我們提升新聞宣傳品質的至關重要的現實條件。”[9]

  4.推進全方位創新是創新的關鍵。沒有全方位的創新,單兵突進難成氣候,只有全方位的創新,創新才具有可持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創新發展。[10]這是對《解放軍報》的要求,也是對黨的所有媒體的要求。

  5.當前創新的四個重心。在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佈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11]從2006年至今,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思想越來越深刻。從當前創新的側重點來説,更加重視增強針對性、更加重視融合發展、更加重視時度效、更加重視國際話語權。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論述,體現了唯物辯證的思維方式、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群眾路線的工作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新聞宣傳創新必須隨時隨地分析實際生活中的新鮮事實,提升到理論高度,然後向群眾進行宣傳解釋。只有這樣,宣傳內容才能富於思想性、政治性和創造性,而不是形式的、抽象的、空洞的。

  1.運用唯物辯證方法分析事物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關於中心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關於黨性與人民性、關於正面宣傳與輿論鬥爭、關於總結經驗與改革創新、關於中國特色與對外宣傳、關於全黨動手與部門負責,這些新理論新闡述都是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反映了唯物辯證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

  2.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確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思想,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勇於打破陳舊觀念束縛和習慣思維定勢,自覺把思想理念從不適應時代要求、不利於工作發展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實事求是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思想認識從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使我們正確地把握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客觀實際,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認識符合客觀實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3.堅持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中發現真理修正錯誤。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媒體傳播格局深刻變化,老辦法遇到了新問題。其中,有些是形式老化,有些是思路老化,有些是表達老化。這就要用新思路更新老辦法,讓老辦法煥發新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思想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前進,客觀實際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思想認識必須相應地跟著變、跟著前進,這就是創新,就是實事求是。因此,堅持實事求是,一定要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有機統一起來,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中堅持真理、糾正錯誤,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4.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新聞輿論基層工作創新,這與黨的群眾路線思想相一致。我們要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基層工作創新當作一項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好,實現宣傳思想工作的整體推進。做宣傳思想工作,是為了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以及教育引導群眾,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上級看的。我們要重視基層,充實隊伍力量,改善工作條件,使基層宣傳思想工作薄弱的狀況在較短時間內有明顯改觀。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根本工作方法。

  三、當前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實踐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思路

  新聞輿論工作創新,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客觀實際是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不是那麼容易把握的。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創新與守舊是相互作用、反復糾纏的,創新並不是非線性發展、一直向前的。因此,我們要更加警惕走向創新的反面,就是守舊與教條。

  1.面對思想懶惰的挑戰,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新聞輿論創新面臨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的挑戰。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是兩種有害的傾向,是思想懶惰的表現,對實際工作危害很大。經驗主義脫離理論,教條主義脫離實際。犯經驗主義錯誤的人不能把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提高到理論上去。犯教條主義錯誤的人不能把理論與實際相聯繫。比如,我們的正面宣傳總體上很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創新不夠的問題,主要是有的居高臨下、空洞説教,照搬照抄領導講話和政策文件,挖掘解讀不夠,生動鮮活不足,群眾敬而遠之;有的存在模式化、套路化現象,語言生硬、形式刻板,親和力、貼近性不夠;有的形式上轟轟烈烈、豪華艷麗,實效性不強。

  面對創新之難,要把解決問題作為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為創新的支點而不是退縮的藉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體現了共産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劉雲山同志在2014年5月15日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不能有效破解前進中的難題,改革就難以深入推進,發展就難以打開新的空間。

  2.面對客觀形勢的挑戰,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當前,國際輿論格局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世界輿論,我們往往有理説不出,或者説了傳不開。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我們已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不能為西方話語所解釋,也不能靠貼過去的標簽來解釋。應當承認,當前話語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與中國道路的豐富實踐相比,還未形成與之相稱的中國話語體系。新聞報道上還沒有完全形成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與新聞力量。

  面對創新之難,我們要強化責任擔當精神,自覺把思想理念從不適應時代要求、不利於工作發展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話語體系荷載著特定思想價值觀念,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確立話語權的前提和基礎。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誰的話語體系更具道義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誰的話語和敘事最終能打動人,誰就擁有國際話語權,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我們必須努力破除對西方的迷信,立足自身精神文化傳統,探索傳統話語與革命、建設、改革話語的融合交匯點,溝通學術話語、民間話語、官方話語,防止學術理論與現實政策相脫節,更好地承擔起用中國話語解釋中國乃至世界的責任。(文/ 馬昌豹 作者單位: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傳播戰略研究中心)

  【註釋】

  [1]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創新中贏得主動權,載于《人民日報》2013年8月29日

  [2][6][7]習近平: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載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第155頁

  [3][8][9]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11頁

  [4][10]據新華社北京2015年12月26日電。

  [5]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11]據新華社北京2016年2月19日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