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同桌媽媽”陪自閉症兒子讀書(組圖)
課堂上,龐芝華(左)不時提醒走神的包涵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3月22日上午,四川音樂學院附中高一(一)班的英語課正在進行。55歲的龐芝華在一群孩子中格外顯眼——在她身旁,16歲的兒子包涵正舉手爭取回答問題。
對龐芝華來説,包涵的每一次“積極舉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是一名“來自星星的孩子”:3歲那年包涵被查出患有自閉症。確診後,龐芝華辭去工作,全身心照顧兒子。
6歲時,包涵進入小學。曾是中學教師的龐芝華,打算去兒子所在的小學應聘。然而學校空余的職位卻只有清潔工。“只要能陪著兒子,做什麼工作都可以。”龐芝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份工作。因為理解能力弱于其他孩子,到了小學三年級,包涵的學習開始跟不上了。為此,龐芝華向學校申請進入課堂,陪他聽課,回家再為他講解重點。“一遍不對,再做第二遍、第三遍……”從小學到高中,這個“同桌媽媽”她一當就是7年。這些年來,龐芝華每天都要記錄下老師講的每一道例題,每一個解答過程。她用完的筆記本,摞起來足有1米多高。隨著年紀增大,記憶力大不如前,龐芝華也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不少課程的知識點她要反復向老師請教多次,才能“嚼碎了喂給兒子”。辛苦沒有白費。在她的輔導和學校老師的耐心幫助下,包涵的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秀,特別是英語和數學,成績都排在班級前列。
更讓龐芝華高興的,是她成功發掘了包涵的音樂天分。小時候,每有音樂聲傳來,包涵就會情不自禁打起節拍。於是,龐芝華把兒子送去學習鋼琴和手風琴。同樣是採取“陪讀”的方式:龐芝華先學,記下曲子後再回家一對一教包涵。包涵在音樂方面的領悟力非常高,不到11歲鋼琴就考過了十級,學習手風琴不到兩年就考過了八級。去年8月,他還獲得了“春城杯”全國鍵盤藝術邀請賽手風琴初中組的金獎。“兒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龐芝華最大的願望,就是看著兒子能走進大學,走入社會,自力更生。現在,她打算逐步放手,讓兒子自己去上一些比較容易的課。“獲得今天這樣的成果,他們母子倆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同樣重要的是,周圍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能以平等包容的心態對待他們。”包涵的手風琴指導教師楊瑜帆認為,平等相待,是對自閉症孩子和家庭最好的尊重和關懷。
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