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 大眾化的理論教育
核心提示: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動員群眾、教育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剋敵制勝、贏得主動、取得革命事業不斷向前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步、贏得輝煌未來的根本保證。相信和依靠群眾,既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本觀點,也是理論教育大眾化的基石。理論教育如果脫離了人民群眾,無視人民的主體地位,再美好的理論都只能是空中樓閣,也就會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是“拔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
理論的偉大力量在掌握群眾,轉化為群眾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行為實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麼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這表明,理論只有真正為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所掌握,才能真正發揮先導作用。當前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向於全社會的群眾性理論教育,讓學習系列講話播灑人民、感召人民、凝聚群眾,展現價值認同力,激發實踐驅動力,轉化為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神創造力。
科學理論的實現程度,取決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程度。這種需要,從根本上講是一個國家的人民群眾推進偉大實踐的需要,它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而理論本身,也只有被人民群眾掌握,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力量。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始終是圍繞讓人民群眾掌握真理、運用真理來進行的,始終是圍繞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需求期待來展開的,始終是圍繞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實現美好生活的理想來深化的。當前,我國處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社會思潮複雜多變,幹部群眾中存在不少模糊認識和思想疑惑,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十分艱巨。而且,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爭取發展主動權的競爭和價值觀的較量日趨激烈。這就更為迫切地需要我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著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架起理論與大眾之間的橋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唯物辯證的方法,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地回答實踐中的問題,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眼光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充分發揮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統一思想、推動實踐的巨大作用,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思想武器。
大眾化的理論教育,前提是相信和依靠群眾。“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這就決定了理論教育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哲學基礎的人民史觀。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宣佈:“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這裡闡明瞭無産階級革命事業乃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事業的實質,説明無産階級革命既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革命,又是由最廣大人民群眾實現的革命,人民群眾是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承擔者。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也是如此,多數時期面臨敵強我弱的形勢,毛澤東同志鮮明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正是由於動員和依靠人民這個“銅墻鐵壁”,我們黨才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歷史事實充分證明,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動員群眾、教育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剋敵制勝、贏得主動、取得革命事業不斷向前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步、贏得輝煌未來的根本保證。相信和依靠群眾,既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本觀點,也是理論教育大眾化的基石。理論教育如果脫離了人民群眾,無視人民的主體地位,再美好的理論都只能是空中樓閣,也就會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是“拔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
大眾化的理論教育,本質是先進思想的灌輸。“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人的思想不是與生俱來的,先進思想的形成必須靠後天的學習培養。列寧在《怎麼辦?》一文中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他強調,先進的理論不可能從自發的群眾實踐中産生,“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必須注意從外面向工人階級灌輸馬克思主義。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不可能從自發的群眾實踐中産生的。大眾化的理論教育,體現的是一種理論清醒和自信。現實生活中,不重視宣傳和組織群眾、不善於用黨的創新理論教育群眾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把理論教育的“期望值”定得無限高,並且用這把無限高的“尺子”量教育,認為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才算有成效,只要有問題沒解決就是沒成效;有的把理論教育解決問題的過程簡單化、理想化,希望“一抓就靈”,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有的對理論教育抱以“對號入座”的實用主義態度,具體問題解決了就認為“有用”,否則就認為是“無用”,就信心不足。這些現象儘管表現不一,但從本質上説,都表現出了一種對科學理論的不自信態度。這也表明,在現階段,加強黨的理論教育,一方面要有理論自信,“不畏浮雲遮望眼”,堅定不移地抓理論灌輸不動搖,積極佔領群眾思想理論陣地;另一方面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受眾的思想現狀,有一個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的堅持過程,在相信和依靠群眾的同時,下大氣力提高宣傳和教育群眾的能力,集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藝術的力量于一體,切實增強理論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大眾化的理論教育,目標指向在於使理論掌握群眾。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説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理論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在這方面,我們黨做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創造了很有價值的經驗。這個經驗就是,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理論成為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指南,發揮凝聚民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闢前進道路的巨大作用,讓群眾從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感受到黨的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自覺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我們黨在奪取政權之前是這樣,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同樣應當如此。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社會利益關係更加複雜,影響人們思想的因素明顯增多,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錯綜複雜,加上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面對觀點的交流交融與交鋒,面對輿論場分眾化、差異化的趨勢,更需要用黨的創新理論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以勘破新時代的輿論棋局,發揮黨的理論凝聚共識、築牢底線的靈魂作用。某種意義上説,這既是理論教育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也是理論教育贏得人心、走進群眾、展示魅力的一個新契機。
大眾化的理論教育,關節點在於讓理論走進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最根本的是堅持用黨的理論教育群眾、走進群眾,把13億人民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古人有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大眾喜愛簡單、通俗的教育,喜歡門坎低的道理。這就決定了理論教育大眾化的關節點在於通俗化,能夠讓群眾真正聽得懂、聽得進。真懂,才有真信和真用。這也要求我們開展理論教育,一定要注意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一要強烈關照群眾關切,敢於直面問題、聚焦熱點,使理論教育話題“接地氣”,與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相對接;二要努力體現理論的價值關懷,著眼成風化人,讀好人民群眾的心靈之書,以百姓的視角、通俗的語言、透徹的説理,找準科學理論與人民群眾的結合點;三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通俗性,按照現代傳播學的“傳播——接受”理論,通過説身邊事、拉尋常理,將“遠的拉近”、“大的講小”、“虛的變實”,使理論觀點由深奧變通俗,符合大眾思維,讓理論在貼近實際中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為解決精神世界問題提供親近的理論和方法,讓理論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中引領群眾、贏得人心。同時,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尤其是基層領導幹部在理論教育中的骨幹作用,既要心裏裝著真理、手中握著道理,又要善於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傳播真理、講清道理,最大限度地讓理論走進群眾,實現入耳、入腦、入心、入實踐。這樣黨的理論才會具有強大的引導力、感召力和滲透力,才能在掌握群眾中煥發活力、展示魅力。
“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理論教育大眾化是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觀,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理論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理論灌輸的決心不動搖,注意適應群眾需求改進方式方法,黨的創新理論就一定能夠在進入大眾實踐中,形成“認識——實踐——認識”的良性循環。大眾化理論教育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必須堅持的傳統教育方法,這也是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根本保證。在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中,推進黨的理論教育不斷深入人心,我們有充足理由具有這樣的自信。
(作者于永軍:原濟南軍區司令部直屬工作部副部長、陸軍大校、教授)(來源:宣講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