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去過的貧困村 如今變成什麼模樣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所謂“小康社會”,是包括貧困地區的全國人民的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貧困地區有十幾個,河北、甘肅、湖南、雲南……習近平總書記常會出現在最貧困的地方,詢饑飽、問冷暖、恤困苦。接下來,我們對總書記歷次考察過的貧困村進行梳理,看看總書記去過的貧困村如今怎麼樣。
一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阜平縣山多、水少、耕地少,這兩個行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分別是950元和980元,遠遠低於國家年人均收入貧困線標準的2300元,在駱駝灣村608口人中,428人為貧困人口。
習近平在考察過程中強調,只要有信心,石頭也能變成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想方設法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這是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到困難群眾唐榮斌家看望。(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距離習近平總書記調研阜平縣已經三年,阜平,也因此成為中國扶貧新的地標和樣本。在那之後,國務院扶貧辦成立“燕山-太行山片區阜平試點”協調小組,河北省專門針對阜平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國家部委把阜平作為特別幫扶對象,阜平獲批了省級經濟開發區,投入1600萬元搞基礎建設,僅在2013一年,阜平就接收各級專項資金12.61億元,是當地財政收入的7倍,並且唐山、廊坊等幾個兄弟城市對阜平進行對口幫扶。
顧家臺村的圓夢路(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二
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缺水乾旱,定西、臨夏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稱,現在處於連片特困地區,2013年2月2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定西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調研扶貧開發工作。元古堆村2012年全村的人均純收入僅有1465.8元,每100個村民中有83個是貧困人口,貧困面達83.4%,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年均降水量290毫米、蒸發量卻有1490毫米,貧困面高達96%。
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來到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鄉親們。這是習近平與一名小女孩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習總書記到元古堆村視察慰問後,當地政府制定《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扶貧攻堅規劃(2013-2020年)》、《布楞溝流域整體聯貧扶貧開發實施規劃》,村民喜遷新居入住新建成的元古堆村集中安置點,實施“眾籌”入股,“能人+貧困戶”、擔保增信等多種金融扶貧方式。東鄉族自治縣實施“菜單式扶貧”,全縣被列為甘肅省“1236扶貧攻堅計劃”的7個試點縣之一,
通過籌資、融資並舉的方式,在三年時間內所有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破解了農村人畜飲水難題。
三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調研民族地區脫貧致富之策。十八洞村是處於武陵山區的苗寨,電燈幾乎是全村唯一的電器,人均純收入僅1668元,居民用泥巴和竹篾、木板糊起來做墻壁。
習近平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強調指出,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高騖遠的目標。扶貧工作,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齊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調研過後的十八洞村成立苗繡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並創建苗繡等非遺傳承基地,村民共同參股和苗漢子合作社合作,註冊成立十八洞村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進行獼猴桃産業開發,當地政府加大力度扶持十八洞村開發特色産業,發展鄉村文化旅遊,將十八洞村打造成苗寨旅遊精品村。除此之外,聲名遠播的十八洞村成為全國扶貧開發可推廣可複製的典型。
四
2014年8月3日,雲南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地震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5個多月過去了,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昭通市查看災情,並要求將抗震救災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
雲南昭通地處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烏蒙山貧困片區腹地,是雲南省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全市11個縣區中有10個縣區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災後恢復重建和扶貧開發一起抓,並指出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他強調現在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五、六年時間了,時不我待,扶貧開發要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幹,不能光喊口號,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
2015年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將第一站選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1月19日下午,他乘車一路顛簸直奔峽谷中的震中龍頭山鎮,來到原鎮政府所在的遺址,詢問地震傷亡、抗震救災情況。(據新華視點微博)
調研之後的雲南昭通經過五個月的研究並召開“向貧困宣戰 建幸福家園”系列新聞發佈會。形成並制定出臺“千村幫扶行動計劃”,“五小水利”工程,培育蘋果、天麻等高原特色農業,加強以金沙江、牛欄江、橫江為主的峽谷片區和鎮彝威革命老區為區域開發重點,加快制訂和完善兩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同時,投資139.8億元,以縣級為平臺,加大交通、住建、教育、醫療等行業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力度,進行精確投入。
五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遵義就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遵義是革命老區,經濟薄弱,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專門來到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進行脫貧考察。
2015年6月16日下午,習近平在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視察現代高效農業智慧溫控大棚。(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習近平在調研期間強調,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説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來到貴州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考察。他看到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有感而發地説:“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攝)
花茂村為了擺脫貧困,建立了“紅色之家”農家樂,為165戶貧困戶建檔立卡,找準貧根,同時,建立300畝高效農業園區,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推進農旅一體化,經過一系列政策鼓勵,花茂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478元預計增加到2015年的12607元,貧困人口剩餘25人2016年可全部脫貧。
六
2016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來到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進行考察。神山村山高路遠、信息閉塞,是茅坪鄉最貧困的村莊。村裏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兒童的醫療、上學等需求,成為難題。
習近平指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總書記對群眾説,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給鄉親們拜年,祝鄉親們生活幸福、猴年吉祥。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之後,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確定繼續大力發展紅色培訓、紅色旅遊,根據各家各戶不同的情況制定産業幫扶,力爭每戶貧困戶加入一個合作社,發展一個以上農業增收項目。因地制宜,開展毛竹低改、黃桃種植、山羊及娃娃魚養殖等項目,同時,幹部到村裏定點幫扶21戶困難戶,開發“山裏人家”旅遊項目,發展農家樂。(整理自央視網、新華網、人民網、湖南日報、甘肅日報、雲南網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