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首提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
任何核恐怖主義行為都會給國際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是無法預料的災難。阻止災難發生,維護核安全,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擔當。4月1日,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他説:“核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核安全事件的影響超越國界。在互聯互通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國主權的前提下,所有國家都要參與到核安全事務中來,以開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同與會領導人集體合影。
一、核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
所謂核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擁有、製造、使用或威脅使用放射性材料或放射性裝置、或以致使放射性材料外泄或有外泄危險的方式利用或破壞核設施,意圖造成生命、財産或環境嚴重損害,以實現恐怖主義目的的行為。愛因斯坦曾説:“核時代開啟以來,除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外,一切都改變了,於是我們漂向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核恐怖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恐怖活動,是人類的公敵。習近平指出:“環顧全球,世界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演變,安全領域威脅和挑戰層出不窮,産生恐怖主義的根源遠未消除,核恐怖主義仍然是對國際安全的重大威脅。”
核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核安全面臨的最大敵人,主要包括四種可能形態:一是直接襲擊核設施,尤其是核電站等公共目標。相關材料顯示,最近幾個月來法國核電站的上空經常會出現一些來歷不明的無人機,最近一次出現在3月23日。二是對核設施進行網絡滲透,操縱核設施的運行。控制系統的網絡化,使核電站也面臨網絡恐怖主義的新危險。2010年,伊朗核設施曾遭受網絡病毒破壞。三是對核設施進行物理滲透,包括從外部直接進行滲透和內部收買核設施控制人員等。2016年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和市區地鐵站接連遭遇三起恐怖襲擊,有消息稱恐怖主義分子原打算攻擊比利時的一座核電廠,而比利時核電站的工作人員中,曾有兩人加入了“伊斯蘭國”組織。四是“臟彈”活動。恐怖分子非法購買放射性材料以製造並引爆放射性散佈裝置(RDD),即“臟彈”。“臟彈”的製作工藝簡單,其恐怖行為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最難於防範。核放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醫療、水處理和食品等産業中,很容易獲得。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成員,都曾有試圖獲得、應用放射性材料的記錄。2010年的11月,格魯吉亞政府抓獲了兩名試圖向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販賣高純度濃縮鈾的走私分子,其濃度高達89.4%,足以製造一枚原子彈。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對於IS等恐怖組織來説,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就是製造“臟彈”,即引爆傳統的炸彈,並通過巨大的爆炸力將內含的放射性物質散佈到空氣中,從而形成災難性的生態破壞。
核能是清潔的,但必須是安全的。核安全問題事關一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秩序的安全穩定,以及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寧,但是,恐怖勢力不斷蔓延,恐怖活動日益增多。雖然迄今尚未發生過重大核恐怖事件,但隨著“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勢力增大,核恐怖主義的威脅正在變得更加突出。4月1日,習近平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模擬場景互動討論會暨閉幕式上強調:“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各國要根據安理會決議,協同好國際、地區和國內層面的行動,加強合作,堅決遏制恐怖勢力蔓延的勢頭。”
圖為:2016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同與會領導人集體合影。
二、推動核安全國際合作協調並進
核安全是全球性課題,一國核材料丟失,全世界都將面臨威脅。核恐怖主義威脅已經超越了國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是安全孤島。加強合作是應對挑戰的保障。正是由於有關國家的合作,國際社會在謀求核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全世界原來共有57個國家擁有武器級核材料,自1991年以來,其中30個國家已徹底清除了這些材料。自1978年以來,世界多國都在研究用核反應爐從以高濃縮鈾為燃料轉為以低濃縮鈾為燃料,超過100個高濃縮鈾研究堆已被關停。截至今年3月中旬,已有93個國家批准2005年通過的《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正案,該修正案還需9個國家批准便可生效。此外,數十個國家在過去20年里加強了核安保工作。習近平指出:“實現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國攜手努力。我們要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國際核安全進程,使各國既從中受益,也為之作出貢獻,爭取實現核安全進程全球化。我們要加強交流、互鑒共享,有關多邊機制和倡議要統籌協調、協同努力,爭取做到即使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也不讓一個夥伴掉隊。”
要凝聚國際共識。核安全關係人類命運,核安全事件的影響超越國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指出:“要凝聚加強核安全的國際共識,對核恐怖主義零容忍、無差別,推動全面落實核安全法律義務及政治承諾,有效應對新挑戰新威脅。”習近平強調:“打擊恐怖主義必須摒棄雙重標準。無論恐怖活動打著什麼旗號、針對哪個國家、採取何種手段,都要堅決予以打擊。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標本兼治,剷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 各國都要加強防範,完善機制,迅速反應,果斷處置,共同預防和打擊各種核恐怖主義活動,保障各國人民安全,維護世界穩定。
要強化國家責任。發展核能是各國自主選擇,確保核安全是各國應盡之責。各國要結合國情,從國家層面部署實施核安全戰略,制定中長期核安全發展規劃,完善核安全立法和監管機制,並確保相關工作得到足夠投入和支持。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注重國家核安全頂層設計。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本次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已經將核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體系,寫入國家安全法,明確了對核安全的戰略定位。我們不斷完善核安全國家法律框架,正在研究頒布原子能法、核安全法。我們制定實施了核安全中長期工作規劃,不斷健全監管和執法機制,全面開展從業人員能力建設,組織各類型模擬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要強化國際合作。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提出:“現有國際組織和機制可作為未來核安全國際合作的堅實平臺。我們要以國際原子能機構為核心,協調、整合全球核安全資源,並利用其專業特長服務各國。聯合國作為最具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可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其他組織和機制也可以提供有益補充,促進執法等領域務實合作。在此過程中,要照顧廣大發展中國家合理訴求,向他們提供援助。” 中國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其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核安全能力。習近平指出:“中國心懷合作共贏的願景,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中國堅定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執行核安全行動計劃,逐步增加向核安全基金的捐款。”中國在推動核安全國際合作方面主動而為,盡心盡力。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及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工作,支持聯合國1540號決議及其機制下的相關工作,在五個核武器國家裏率先批准《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中國先後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等與防核擴散相關的所有國際條約,參加了包括 “桑戈委員會”“核供應國集團”等在內的國際防擴散機制。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在國內設立了核不擴散國際合作專項資金,並於2011年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基金捐款,支持相關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有關國家核安全能力建設。中國注重同其他國家在核安全方面的交流合作。1984年以來,中國先後與巴西、阿根廷、英國、美國、韓國、俄羅斯、法國等30個國家簽訂雙邊核能合作協定,開展合作與交流。作為地區重要國家,中國也在充分發揮地區作用,努力為本地區搭建一個可靠的核安全治理環境。中、日、韓三國2008年啟動中日韓核安全監管高層會議機制,2011年簽署“中日韓核安全合作倡議”,確定將建立合作框架,承諾在地區核安全標準、區域應急響應機制和監管能力等領域開展合作行動。
要構建共享機制。各國要堅持開放、共享的理念,分享技術和經驗,貢獻資源和平臺,搭建核安全共享機制,加強跨國信息交流和執法合作。由於網絡的無邊界性, 要打擊恐怖主義單靠一個或幾個國家是不行的, 反恐必須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建立起各國相互聯繫, 信息互通的機制, 形成一張反恐的全球網絡。各國智庫要密切關注國際核恐怖主義形勢,積極開展核安全學術研究,並就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促進各國核安全工作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建議。在本次峰會上,習近平充分表達了中國的分享理念和行動:“我們將利用國家核安全示範中心、中國海關輻射探測培訓中心等現有平臺,開展核安全從業人員培訓、核安全技術演練和交流等活動。我們歡迎亞太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與相關項目,並將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保持緊密合作。”“我們願在‘迦納模式’基礎上,本著自願務實的原則,協助有關國家改造從中國進口的高濃鈾微堆。我們還將總結改造高濃鈾微堆的多方合作模式,供其他有興趣的國家參考。”“我們願同其他國家分享經驗,共同提高放射源安全監管水準。”“我們將同有意願的國家和組織一道,開展民用核材料分析、溯源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組織模擬演練,共同提升危機應對能力。”“我們將依託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中心,幫助有需要的國家提升安全監管能力,為提高全球核電安全水準作出貢獻。”
核安全是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也將是人類的必然選擇。習近平指出:“只要我們精誠合作,持續加強核安全,核能造福人類的前景必將更加光明!”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