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干政,國際博弈新手段
美國總統奧巴馬離任在即,仍以俄羅斯駭客干預美國大選為由,高調宣佈對俄進行制裁。制裁措施包括:驅逐35名外交官,關閉俄駐美兩所領館,將2家主要情報機構、3家網絡安全企業和4名個人列入制裁名單。這被稱為是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對俄羅斯採取的最嚴重“挑釁”之一。俄羅斯並沒有立即展開報復,還對奧巴馬進行了一番調侃。
從大國關係角度看,這件事是奧巴馬、特朗普和普京三位“總統”之間的博弈。美宣佈制裁只是第一回合,奧巴馬還敦促情報機構向公眾解密更多“證據”,並將向國會提交一份詳實的報告。這些舉措的目的在於向特朗普施加壓力,避免其上臺後,制裁不了了之。第二回合的主角是特朗普和普京: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普京對奧巴馬置之不理實際上也是希望拖到特朗普上臺後再處理此事;對特朗普來説,承認駭客干預大選則意味對自身當選的合法性存在問題,不積極應對則面臨美國國內的強大壓力。
從網絡安全形度來看,這只是不斷升級的國際網絡安全衝突的一個新階段。無論特朗普上臺後採取什麼樣的舉措來處理此事,它對於國際政治和國際安全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發酵。這件事情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利用網絡影響或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駭客所表現出的網絡技術能力、對輿論趨勢的判斷和干預,以及對政治議程的精準拿捏都讓人嘆為觀止。
美國一直是全球網絡安全的“加害者”。“棱鏡門”揭示了美國政府最早對全球開展大規模網絡監聽,並利用這些收集到的情報來從事危害其他國家安全、政治安全的活動。後來爆料者斯諾登去了俄羅斯。這次美國以網絡受害者的形象出現,出人意料,同時也反映出網絡戰場與傳統博弈的重大區別——它是非對稱性的。
現在是美國單方面指控,俄羅斯並沒有承認也不可能承認,這又將是一起羅生門。但網絡干政的方式,卻已經是國際大博弈的現實存在。這不僅是一次單純的網絡安全事故,也不僅是簡單意識形態的鬥爭,而是對最強大國家政治進程的直接干預,這件事的發生極大突破了人們的政治想像力。
總體來看,網絡空間安全正朝著一個更不確定的方向演進,網絡強國及其國內的情報、軍事部門在這一輪賦權運動中的實力大大加強,原來主導全球秩序的各國外交和經濟部門正被邊緣化,而現有國際安全架構和國內制度都無法遏制這一發展趨勢。國際安全穩定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很可能受到衝擊,各國政府容易被裹挾進一場網絡安全軍事和情報的競賽。
世界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對種種新情況,我們都需要保持密切跟蹤和高度警惕。(作者:魯傳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