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紀委新年“大片”能看到啥?

2017-01-05 16:54: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宇辰

  中紀委拍攝的新年“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元旦後上班第一天如約而至,跟《永遠在路上》一樣,在中央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依舊是反腐力作、依舊是“老虎們”現身説法,不同的是主角由“一把手”為主,轉為集中展現紀檢監察系統裏的“自己人”,自揭“家醜”的舉措,是對自身最好的認識和反思,是對正風反腐的高度自信。

  紀委不是“保險箱”。從近年來的實踐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天涯無凈土”,其他黨員幹部存在的問題,紀檢監察幹部隊伍中同樣未能倖免,專題片中的魏健、明玉清、曹立新、朱明國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但事實證明,中央高度重視紀委的自身純潔問題,不管涉及中紀委機關,還是牽扯到地方紀檢系統,均一查到底,決不袒護,更不姑息,除了在電視上“露臉”的這幾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000人次,組織處理2100余人,處分7500人……一個個並不陌生的名字、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充分表明,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監督是信任的“保險栓”。昔日“打虎將”,今日“階下囚”,深刻揭示了沒有監督的信任就等於放任。魏健因為在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擔任副院長期間工作表現優秀,被調到中央紀委從事紀檢監察工作,顯然是因為組織的信任,才一步步走上了領導崗位。然而,正是利用了這種信任,以為自己當了紀檢監察幹部,紀律意識就天然比其他黨員幹部強,進了紀委就等於進了保險箱,沒人會管也沒人敢管。魏健敢於直接給省裏領導打電話協調事情,而且領導也比較當事兒,就是因為“我當時因為在這個位置上”,對於自己的身份存有一種天然的自豪感,也同時存在不受監督的優越感,正如朱明國説的那樣“在紀委,沒人敢監督你”。正是因為監督的“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的錯誤認識,讓他們走上了不歸路。汲取這些“反面教材”的教訓,主動接受黨和人民監督,把組織的監督當成是對自己信任的“保險栓”,以此砥礪自己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幹部。

  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紀檢監察幹部身處正風反腐第一線,幹的就是“打鐵”的活兒,更要硬上加硬。從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要解決“誰來監督紀委”問題,三次全會提出解決好“燈下黑”問題,到五次全會要求紀檢機關“清理好門戶”,六次全會要求“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出席中央紀委全會,都對紀委自身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紀委幹部忠誠乾淨擔當,這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的具體化,專題片裏,紀檢系統的“老虎”們公開亮相,表明瞭紀檢監察機關敢於向自己“開刀”的勇氣,彰顯了刮骨療毒“清理門戶”的決心;內設立紀檢幹部監督機構、強化自我監督;《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即將提交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將全面提升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力度……一系列成效讓社會看到了紀委“硬自身”的努力,不僅回應了外界質疑,更鍛造了自身的“硬度”。

  紀檢監察幹部身處正風反腐第一線,承載著黨和人民的厚望,這部專題片的播出,既向公眾釋放了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執紀者有更嚴格紀律要求的強烈信號,又表明瞭絕不“護犢子”的立場。現在推出,正是時候。

  來源:e觀滄海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e觀滄海]中紀委新年“大片”,能看到啥?)

標簽:反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