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工作啟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賈宜超):5日,四川省眉山市 對明末張獻忠 江口沉銀遺址 水下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江口沉銀遺址 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江口鎮 的岷江河道內,據文獻記載,明末在成都建立 大西政權的張獻忠,兵敗退出成都時,把數以千萬計的金銀財寶以“千船沉銀”的方式秘密隱藏。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是在四川彭山民間盛傳的“尋銀訣”。西元1644年,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攻破成都後稱帝,而民間傳説他在兵敗後曾經“千船沉銀”,大量金銀財寶沉入江底。
從2005年開始,關於這個傳説有了越來越多的佐證:彭山江口鎮先後發現大量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在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還有大量銀質飾品、碎銀等等。2013年後,遺址開始遭到盜掘。此次考古發掘組領隊劉志岩説,也正因為盜掘嚴重,考古發掘才必須啟動。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位於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保護範圍約100萬平方米。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遺址已被數公里長的藍色彩鋼包圍,圍堰工作區域內的河水已全部排空,河灘上一些考古人員正在現場勘測。考古發掘組領隊劉志岩説,儘管此次考古發掘是先圍堰抽水後層層發掘,但依然屬於水下考古發掘,難度很大。劉志岩説:“因為它下面都是河床,並且有巨量的鵝卵石,這個發掘的工作量特別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文物埋藏的地點可能是河床下面兩到三米。陸地考古,文物水分含量不會有水下這麼多,可能會出一些木板吶,絲織品吶,它都是飽水的。文物保護起來,難度比陸地考古要大。”
此次水下考古運用了多種科技手段,通過河道內的臨時圍堰解決發掘平臺,再通過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採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土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李飛看來,此次考古發掘,將對社會高度關注的該遺址與張獻忠沉銀的關係提出科學依據。“此次我們通過遺址的發掘,第一個先確定是不是張獻忠的,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發現的這些遺物,包括分佈的範圍,包括保存狀況,能夠解決很多這樣的歷史問題。這個遺址經受過很大的破壞,通過這次發掘希望能讓它得到一個更好的保護 。”
不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告訴記者,此次考古能解開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多少秘密,這都無法預測。對於大家關心的到底沉入江中的寶物能發掘出多少?更沒法回答。對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那些秘密不能依靠一次考古發掘就找出答案,還有待一步步解開。高大倫説:“我們考古不是挖寶,但是它對研究有很大作用的。這個遺址很大,要靠一次性的發掘把它徹底搞清楚,我個人認為也是比較難。持續的關注,不斷的發掘,我們總會把它搞清楚。”
另據透露,彭山區還計劃未來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